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班级管理融入点滴生活中

(2021-12-26 10:20:48)
标签:

班主任

教育

班级管理

分类: 班级管理

每个年轻教师可能都有过做班主任的经历,而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的工作琐碎繁多,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带着纯真和幻想,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渴望,同时,他们对生活也缺乏自觉性,学习马虎。作为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使班级成为学生学习的集体、个性成长的集体。

让班级管理融入点滴生活中

1 建立班级管理承包责任制,让学生在班级自主管理中成长

如今的学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自尊心,他们渴望得到尊重,渴望被别人承认,渴望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根据这些特点,本着“尊重学生,提供机会,平等相待”的原则,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建立了班级干部责任制,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班干部竞选制。在班上设立各种各样的岗位,如班长、劳动委员、学习委员、文艺委员、学习组长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各自的潜能。初期笔者试图建立 “轮流值日班长制度”,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锻炼,保证人人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但一学期过后,笔者发现每个人的管理理念和方式都不同,大家都不能很好地适应。后期,笔者适时调整了值日制度,由大家推选出值日效果最好的一位同学做纪律班长,把班级纪律承包给个人。通过一学期的试行,发现他担任值日班长期间,展现了自己出众的组织才华和能力,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在班级卫生管理方面,也试行了管理承包责任制,把班级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并指定专人负责监督和检查,把班级和清洁区日常卫生分几个部分各交给不同的学生负责,几个星期下来,也收效良好。

2 创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级是一个小家庭,在这个集体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对班集体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有资料表明: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老师相处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而老师的人际交往,则有80%是与学生的交往。这种朝夕相伴的生活,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班主任工作便难以收效。而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给学生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更可以让老师在一个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中处理班级事务,利于师生两方面的发展,更利于整个班级的发展,从而可以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改变老师权威“统治者”的形象,从神坛上走下来,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给学生以适时的点拨,不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或武断地下结论,不因平时学生学习成绩和表现的差异,而交往中表现出或轻视或重视的倾向。这种在人格上、地位上的平等,才能使师生的交往充满了亲和力和人情味。“爱屋及乌”,教师的真诚之爱“投射”到学生身上,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从而大面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作为班主任,由于与学生的年龄层次差距不大,再加之自身的亲和力,笔者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适时给与帮助和调节,和学生保持着一份很好的默契,这使得班级管理工作更得心应手。

3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建立学习小组

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把学生推上课堂的主体地位,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是综合部高二的升学班,全班共47人,班级包含农业、化工两个专业,专业理科基础稍微好些。由于生数较多,且每个人的基础不同,如果在课堂上指名发言,一小部分学习较好或胆子较大的学生表现非常活跃,而其他大部分学生则坐“冷板凳”。这样以来,就会使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导致他们思维抑制,兴趣索然,进而可能产生厌学思想。于是经过慎重思考,结合我班上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建立学习小组是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最好渠道。学习小组人数少,不但便于管理,还能为每个人提供参与的机会,可以给那些胆小,不爱在众人面前说话的同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此外,设立学习小组可以做到科目互补,尤其给了那些总分不高但是有单科成绩特别突出的同学很大的信心。具体做法是把学生按学习状况的上中下搭配成小组,并且参考月考的成绩,给每组分配到语文、数学、英语单科成绩特别拔尖的同学,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指定其中一个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学习较好的学生任组长。在课堂上小组长负责带领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集思广益;课后对组员的一些课外作业进行检查,订正组员的错误,督促他们的学习。还可以经常在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

4 帮助和改造后进生

人人都有长处、优点,一无是处的人是不存在的,正如人无完人一样。笔者坚信: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教育。对于成绩或表现暂时落后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和每一个细微的进步,给予及时恰当的鼓励性评价,比如做课间操排队及时,宿舍内务清洁、整齐…。后进生其实并非一无长处,他们也有好的方面,我们应当扬其所长,让他们心灵深处有一个强大的自我,激发他们产生改变自己后进状态的信心和勇气。

青年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得好:“后进生不缺批评,不缺训斥,而缺的是鼓励、表扬和感化。”因此要坚持以成功激励学生,以赏识引导学生,而不以失败刺激学生。其实,当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和信任,就能不断产生好好表现,获取知识,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虽然笔者已经在班主任工作中取得了一些心得和成绩,然而还面临着许多困惑、问题。班级管理的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千变万化,我们只有在实践中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不断提高能力,加强个人修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

(来源:中国论文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