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造和谐快乐班级

(2021-12-24 12:30:08)
标签:

班主任

教育

班级管理

分类: 班级管理

一、和谐班级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目标

和谐班级应该具有这样的特征:

第一,民主法治班级。只有将民主法治的指导原则和运作机制引入班级事务管理的过程之中,才能有效克服班级工作可能出现的不合理状态,从而提高班级各种不同结构的协调性和班级发展的合理性。

打造和谐快乐班级

第二,公平正义的班级。一个公平正义的班级意味着在良性机制下各位同学机会平等、公平竞争。在班级中,不论什么人,都通过公平竞争获得自身的利益,取得自己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平台,实现个人与班级的共同发展。

第三,诚信友爱的班级。诚信友爱是构建整个社会和谐的道德基础,也是和谐校园的道德基础。班级内的诚信友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班集体生活和寝室集体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学业的进步,增加对班集体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使人们在彼此信任和相互关爱中,感受做人的价值和尊严,体验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幸福,甚至激发生命的创造力。

第四,活力班级。和谐班级应该是充满活力的班级,班级活力主要来自班级的每一个成员、包括班主任和同学在内的有效作用。要改变那些影响和束缚活力的制度供给和政策设定,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机制和环境,使班级充满活力,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一切有利于教师、学生和学校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

第五,安定有序的班级。安定有序是学校全体师生普遍的渴望和需求。学校与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各种利益之间存在协调机制,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处于一种协调、稳定、平衡的发展态势。

关注学生的有价值的主观体验:诸如幸福感、满足和满意、希望和乐观、充盈和快乐。在个体水平上,涉及积极的人格品质:关爱、勇气、人际关系技能、审美力、创造力、对未来的憧憬、洞察力、才能和智慧。在群体水平上,涉及公众品质:责任、利他、关爱、文明、现代性、容忍力及职业道德。与我们的学生一起探索美好的生活以及获得美好生活的途径与方法,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来理解人类复杂的行为,目的就是要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促进人的能力与创造力,探索学生的健康发展途径。

二、区别对待三个群体是班级工作的支点

学生中的积极群体,主要是由学生干部和学习积极分子组成。他们是我们班级教育和管理的中坚力量,虽然他们中有一部分人有功利主义的倾向,但他们大多数积极努力、任劳任怨、恪尽职守。正确地进行学生干部的选拔,正确地加以引导,特别是对自我功利倾向较严重而工作积极性和能力较强的学生干部进行积极的引导,在实践中更快的成长,通过他们实现学生群体的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班主任工作必须坚定地团结依靠他们,去实现我们建立和谐班级的目标。

中间群体是学生中最庞大的群体,占整个班级群体的70%左右。这个群体遵纪守法、是非分明,他们不会惹是生非,也不去聚众闹事。他们并不会主动接近你,也不会给予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支持和帮助,但他们却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坚强后盾。正是有他们这个群体的存在,才能使我们踏实,他们是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的最基本保障。我们要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闪光点,给于他们充分的信任,用班级制度来保护他们权益。千万不要因为他们不够起眼而遗忘他们。

落后群体(或说在目前学校的考评体系下不够优秀的学生)。历史的事实证明,这个群体中其实隐藏着许多优秀的人才,这个群体的学生,带有豪爽的江湖性情,具有较高的“社会情商”,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他们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这个群体依我们传统的审美来看确实有点另类、有点叛逆、也有点玩世不恭。争取团结这个群体,让这个群体的学生接纳你,将会给我们的班级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当他们认定你是公正的、有涵养的、值得信赖的班主任的时候,他们才是你得力的助手!当我们在为某个学生失去踪影费尽心机、焦头烂额时,他们中的某个人会给你提供绝对可靠的情报,大有“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慨。

把这三类人作为我们工作的支点,我们才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和谐班级的构建、快乐生活和学习途径,造就幸福、快乐、富有朝气的班级群体。

三、“度”的哲学理念,是人格成长、自我决定,友好关系、快乐幸福成长的关键

“度”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事物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度”。一种事物,其变化超过了它的临界点就会变成另一种事物。生活中要把握“度”,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造就一个有幸福感的班级和一群有幸福感的学生,同样也要把握“度”。因为:

第一,过“度”的期望,会带来学生的无望。因为教育不可能出现100%的全优生,因为生源地的差异,因为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因为学习能力的差异,甚至于家庭背景的差异,学生不可能在同一个起跑线线上,也不可能到达同一个终点。过高的期望和要求,会使一些学生觉得目标高不可攀,因此失去信心,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对自己的认可,生活和学习变得没有希望,幸福感也随之降低。甚至于会影响他()一生对学习的态度。

第二,过“度”的保护,带来学生的无能。如果班主任因为害怕出事而把学生禁锢在学校,学生没有机会直接去经受社会的风浪考验和锻炼,他们就不可能完整的了解社会,也不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更不能找到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价值。唯唯诺诺的学生,固然不会让你心惊肉跳,但也不会在社会上有大的作为,关键是他们不可能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

第三,过“度”的溺爱,会带来学生的“无情”。这也许是作为教师觉得最不可思议的,为什么学生这么不领情?过度的关爱和帮助使他们产生一种优越的错觉这些给予他们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久而久之,他们仍然会觉得社会、学校亏欠他们的很多,欲壑难填,过分的溺爱有时会使他们丧失最起码的道德规则。

第四,过“度”的干涉,到来学生的无奈。学生在教师过度干涉之下丧失了主观能动性,也丧失了挑战自己、挑战世界的勇气和信心,丧失了创造性,他们只有消极等待,只有消极观望,年轻的心憋了一股子气却无法施展,揣摩、迎合使他变成了暮气沉沉的青年。

第五,过“度”的责罚会带来的无赖。过重的责罚,会使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无路可走。物极必反,这是一个人人都通晓的哲学道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时却会走到这条禁路上去,学生破釜沉舟的时候,班级的灾难也就不远了。其实,学生是我们永远的朋友。责罚和处理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慎重、慎重、再慎重。我们要理智地换位思考,他们如果是我的弟、妹,子女,我会怎样来看待这个事件?当他们和他们的父母在巨大的付出之后没有的到最低值的回报的时候,你能否会以平静的心态给予理解?你是否毫无怨言的接受?教育要从严,责罚要从宽,这是对受教育群体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

做一个有责任心的班主任是艰辛的,但做一个有成就的班主任又是愉快的、幸福的。只要我们时刻关注班级的和谐、研究学生的快乐和幸福,区别对待不同的班级成员,掌握适度原则,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在短暂的大学生活中取得积极的心理体验和积极的人格塑造!打造和谐、快乐的班级,既是学生的幸福,也是我们班主任的幸福!

(来源:中国论文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