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三部曲”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时下,有不少老师反映,很多学生根本就不认真上语文课。然而,有些老师的课却让学生兴致盎然,而且考试成绩也很好。这确实值得我们深思,那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魅力的,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呢?
一、前提:必须注重个人品格的修养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教师想把学生塑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人生航程将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
下面我们来看一篇报道: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位外地来的年轻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大包小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迎面走来,年轻学子走上去说:“您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那位年轻的学子就轻装地去办理各种入学手续。一个多小时以后回来了,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完成着自己的使命。谢过后,两人各自走了。
几日后便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正是那天替自己看包的老人。在那一瞬间,这位年轻人的心里是一种怎样的震撼。但在我们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要想胜人于无形,就要求教师本身要有崇高的道德修养。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在人格上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纵使你读万卷诗书,学生也是不敢领教的。
上面的报道中,季羡林老先生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学生的爱戴。那么,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想最关键的是我们必须要热爱自己的教书事业,因为只有做到这样,我们才会心甘情愿把自己的心力奉献给教书育人的工作,也才会热爱自己的学生。师生关系和谐了,我们语文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
另外,我们还要努力形成一种健康、美好、和谐的人格,因为学生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信赖,往往使他们在观察教师时,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种小小善举,会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欣喜;教师的一点小小瑕癖,则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失望。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人格修养提出严格的要求。
二、手段:做一个有情人,并善于以情导情
假如语文不能以感情浸润学生的心田,那么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语言知识的训练,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语文教学是师生双向情感交流的活动,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渗透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就从中体会出怎样的情感。一个有魅力的,能吸引学生的语文教师,在她的课堂中会处处洋溢着激情,而这种激情会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勾起他们对知识的向往和渴求,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然而,如何以“情”来导“情”呢?关键就是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语言是传情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情感潜能的重要手段。有魅力的语文教师,他的语言也应该是有魅力的,如:有一位老师上余光中的《乡愁》就运用了动情的语言来导入的:
1972年的一个深夜,诗人余光中听着那潇潇的冷雨,淅淅沥沥,愁绪万千,打在诗人的心头,离开大陆二十多年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够回去,他此时心潮澎湃用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写下了这首让无数人动容的诗歌——《乡愁》,后来,直到60多岁了他才重新回到大陆……今天,让我们走进余光中,走进这首诗,去感受他的乡愁。
这样的话语激起了学生爱国思乡的情感波澜,教师的一颦一笑、一字一顿、举手投足间,流露了丰富的情感,启迪了学生的心智,从而顺利地导入课文。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情发声、以情带语,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情感,教师的语言需低沉要低沉,需激昂是要激昂,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情感浸润学生的心田。
总之,要想使学生有情,首先就要教师自己是一个有情人,而这也正是一个语文教师的魅力所在,也才能够激起语文课堂这片“涟漪”。
三、关键:尽可能充实自己,做一个写作型教师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认为,能否激起语文课堂这片“涟漪”,还来自于教师长期的自我修养和积累。语文课是一门包罗万象的课,学生经常把语文教师当成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定能吸引学生的所有注意,更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要做到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就要求语文教师平时更要广泛的博览群书,网罗各种知识,成为一个饱读诗书的教师,让学生打心眼里敬佩你。同时,也要让他们觉得,这样具有广博知识的语文教师正是自己汲取知识的好对象,我们的很多名师、很多特级教师都是博览群书的教师,如:以勤奋著称的赵谦翔说:“(自己)所能做的只是笨鸟先飞,一个劲地飞,硬背《古文观止》,死扣《说文解字》,穷翻《辞源》《辞海》,朝朝暮暮沉浸在古今诗文的鉴赏里”;名师高万祥的书房“陈列着人类古今中外文明的思想精华,宛如一个拥有百万精兵的将军,而他的每一个‘士兵’,几乎都是人类的思想大师。”
可是,我却经常听到有语文教师抱怨,工作那么忙,哪有读书、写作的时间与空间啊?的确,我们现在还未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魔杖,成绩始终摆在第一位,大家是比较苦、比较累,但有时静下心来细想:我们真的没有一点让自己的头脑汲取知识的时间了吗?我们是不是在构造物质家园的同时忽视了建构自身的精神家园呢?为了我们日后的“桃李芬芳”,我们是不是该行动起来了呢?
然而,能够成为名师,成为特级教师,只做一个饱读诗书的教师还远远不够,他必定还是个善于将自己的点滴感悟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的人。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当成为写作的好手。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位作家型的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所产生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
一个时常写作的教师,经常写一些教育论文、教学随笔、教学案例等等,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督促自己去学习,无疑可以增强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写作不但能够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而且还能积累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成果。所以,我们应该力争做一个作家型的语文教师。
只要我们能够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就一定能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