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索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2021-12-07 22:46:18)
标签:

教育

教学

教师

分类: 教师成长

统筹城乡教育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条件。硬件资源的均衡按照教育部的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年内将逐步实现。而作为教育均衡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师的专业素养,城乡教师之间的差距还很大,广大农村教师亟需加大教师专业成长步伐,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期国家教育均衡目标的早日实现。

探索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没有外在行政命令和群体意识的前提下,来自教师个体的,内在的发展意识,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设计,以充实生活,丰富经验,拓宽加厚文化底蕴,以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为目的。这个成长过程对每位教师来说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教师经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成为名师,有的终其一生却碌碌无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城乡教育差距将逐渐缩小。

一、阻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因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日益凸显。作为走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一种必然选择,专业成长越来越引起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关注。然而,在广大农村中小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认识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从教实践十几年、几十年,专业水平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呈弱化和缩水的趋势,仍存在只增教龄不增水平的现象。究竟是什么阻碍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难道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不想成为优秀教师吗?非也。笔者认为,是这样那样的主客观环境,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人生轨迹。

工作环境不尽如人意,是阻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内因。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面对不尽如人意的工作境遇,或遇到不同程度的打击,放弃了专业成长的理想,放弃了成为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追求,放弃了安贫乐道的精神苦旅。在平时工作中,他们对遇到的问题不去进行深入思考,没有教学研究意识,习惯靠惯性工作、生活。在沉重的生活、工作负担下,他们放弃了对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材内容、新的教学手段的钻研学习,往往浅尝辄止。一年四季忙碌于常规性事务中,不思锐意进取,惰性黯然滋长,教学热情越来越低,最终教师这一岗位仅仅成了谋生的职业手段,而非为之奋斗终生的壮丽事业。

团队互助工作环境缺失,是阻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外因。目前,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极其薄弱。一是受机构改革的冲击,农村中小学的教师编制只减不增,教师结构出现断档,2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可谓少之又少,以至于一些地区的学校形成“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的办学窘境。二是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之后,农村出现了众多的“麻雀学校”,形成了有限教师办无限教育的局面,教师疲于应对各种事务,无暇顾及专业成长。三是城乡教师的不对称流动,造成大量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使得农村优秀师资更加稀缺。

如今,一些农村中小学的师资仅能满足开齐、开足课程的需要,拆东墙补西墙或使用代课教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教师同伴互助的氛围难以实现,而这正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先决条件。而且,由于办学条件捉襟见肘,许多学校房舍紧张、没有现代化教学手段、没有电脑和互联网,教师没有机会学习使用互联网查资料、制课件,无缘接触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等,很难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大环境。“外面的世界真精彩,这里的世界很无奈”。久而久之,农村中小学教师成了井底之蛙,集体走向平庸。

对教师人文关怀的缺失,是阻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又一原因。一方面,农村中小学缺乏科学而合理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目前,农村中小学量化管理风行,教师的一切管理行为、教学行为、工作绩效,统统被量化积分,与职称、荣誉、待遇挂钩。毋庸置疑,量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办学行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个性。为了不被扣掉为数不多的工资,老师们不得不教死书、死教书、拼时间、搞题海,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去舞弊,奔命于荣辱得失间,无暇顾及教学科研。

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教师缺少真正实用有效的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即使有机会,要么由于经费或名额问题,要么培训不切合实际而流于形式,使得专业成长成为一句空话。另外,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平时教学实践中也缺少专家具体有效的专业引领,特别是缺少课改专家面对面地提供技术性、专题性的咨询指导。各级教科研机构,在次数有限的下乡督导检查中,“督”得较多,“导”得较少,教师听到“不能怎样”的要求较多,“应该怎样”的建议较少,使得自己无所适从、穷于敷衍,最终难成教育教学的明白人。

破解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难题,任重道远且刻不容缓。它对于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而要想在短期内彻底改善农村师资和办学条件,显然是不现实的,只有立足眼前基础,把管理好、培训好、使用好现有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作为突破口,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搭建成长平台,让农村教育舞台上多涌现出本土化的骨干教师,才能真正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中小学的面貌才能焕然一新。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八字”措施

如何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均衡,是我们农村教师正在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应采取“规划、学习、实践、研究”的八字措施。

1.规划:构建教育目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活着必须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只有有了自己的目标或者信念,生活才会变得有意义,有激情。在城乡统筹教育大环境下的农村教师,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当前的严俊形式和自身存在的不足,认识到提高专业成长对自身发展和实现教育均衡的重要意义。审时度势的重新规划自己今后的教育目标,为早日实现教育均衡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只有不同阶段的教师都必须构建一个符合自身成长规律的教育目标,加快实现教育均衡才可能实现。如:新教师几年成为合格的教师,青年教师几年成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能手,中青年教师几年成为区级或者市级的骨干教师。这些职称和荣誉都有了的教师的目标又是什么?那就是争取成为教育名师、研究型教师或者专家型教师!只有目标明确了,我们的努力才会有动力,有方向。作为农村教师中的一员,在2008年秋季开学时,我为自己拟定了一个三年发展规划,目标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做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影响并带领身边的农村教师一起加快专业成长的步伐,为实现教育均衡做贡献。

2.学习:丰富教育智慧

“广泛的阅读”、“仔细咀嚼”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学习能不断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农村教师工作量大,很多教师常常是包班或者身兼多门学科,教育教学压力大,因此在繁忙的教育教学之余,很难也很少抽出时间来思考和学习,这些严重制约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鉴于这样的现状,加强学习,丰富教师的教育智慧就必须提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措施中来。每天抽点时间看一些专业的教育理论、教学实践的经验文章或者高品位的文学书籍,以此来充实我们农村教师的教育智慧,缩小和城区教师之间的差距。陶继新老师在《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中这样写到:“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读了大量的书,大量有品味的书。”作为农村教师中的一员,2009年,我读过的书有《读点经典》1-12辑、《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肖川)、《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名校长名教师成功与发展》、《决定成败的50个习惯》、《校长管理内参》、《电教世界》、《今日教育》等书籍和杂志30余本(册)。20098月,我申请成为重庆图书馆的读者,免费使用该馆的数字资源,极大的丰富了学习的内容和质量,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有效的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3.实践:提高教育技能

“深入探索”、“自觉反思”是教师自身成长的主要途径。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只有转化为实践才能真正发挥效益。课前积极参与集体备课,课中运用所学的教育智慧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课后及时反思总结教学中的得失,教研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交流好的技巧和经验,在实践中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技能。加快实现教育均衡,提高教师教育技能至关重要。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不至于在教育城乡统筹环境下落后呢?广大农村教师加强教育教学实践,尽可能的利用现有资源上好规定的课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这是我们当前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作为农村教师中的一员,我在仅有10台计算机的情况下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学术特长辅导,还利用现代教育设备摄像机录制自己的课堂教学,制作视频课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争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研究:升华教育理念

教学和研究是教师工作永恒的两个主题,没有研究的教学,是一成不变的呆板的,只有开展了研究的教学才会赋予新的生命。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更可以促进教师对教育深入的思考,把自己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作为农村教师中的一员,2008年,我参加了学校申请的省级重大课题《运用农远资源提高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课题批准号2008-00-04);在课题的统领下,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以自己为研究对象的《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个案研究》,并于20095月正式开设http://blog.省略/liulaoshi_81/manage/?&fromMail的博客,以博客的形式对我的专业成长进行行动研究和质性研究。博客中《做怎样的教师》和《我写的文章》2个栏目均为原创。目前每天的访问量平均超过100次。

朱永新说,每天写一千字的反思,坚持三年,你就能成为名师。相信我们广大的农村教师,只要做好规划,加强学习,积极实践,认真研究,坚持三年,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加快实现教育均衡的愿望一定会实现。三年后,一大批农村教师一定能迅速成长起来,适应统筹城乡教育的需要,成长为优秀的教师群体。

(来源:中国论文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