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策略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一、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个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专业自主等方面,由低到高、逐渐符合教师专业人员标准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过程。
2、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从以上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可以把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确定为以下六个方面。
(1)专业知识的发展。是指中学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所必备的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更新。这里既包括文、史、哲、理、化、生以及数学、外语、美术、音乐、体育等基础文化科学的知识,又包括所任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还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教育科学知识。由于当代科技进步的加速,新理论、新工艺、新材料、新信息的不断涌现,还必须对已有的文化知识、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不断地进行组合和更新,才能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2)专业技能的发展。是指中学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备的教学基本能力和技能、教师对教学技能不断掌握和娴熟运用并不断形成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中学教师的专业技能一般包括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整体把握和有效处理的能力、理解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把握学生心理并研究和指导学生的能力、组织教学和教书育人的能力以及主动学习、积极反思、不断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3)专业情意的发展。是指中学教师树立专业理想、培养专业情操和专业意志的过程。所谓教师的专业理想的树立,是指教师在入职前和入职后要树立以所任学科教学为依托,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爱业、敬业、乐业和勤业为标准,以发展为目的的职业思想、职业向往和追求,它是教师专业价值观的反映。所谓专业情操是指教师的专业情感和专业操守。表现于教师甘于奉献、甘于清贫、甘于辛苦的“蜡烛”精神以及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忠诚之情,还表现于不移志、不变心,坚定职业信念的职业操守。所谓教师的专业意志,是指教师为了实现专业理想、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坚毅冷静地推进专业发展的心理过程。
(4)专业自主的发展。是指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不断增强研究意识和能力的过程。表现为对教育工作的强烈的使命感,能够重新思考和检讨已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并注意总结经验,不断把自己的经验理论化,实现教育教学实践向理论形态的转型。
二、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策略
1、领导重视,纳入规划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学校应把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切实纳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分步骤地整体推进老、中、青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狠抓落实,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断地形成、成长、成熟,形成循环上升、良性发展的态势。
一是对专业形成期的青年教师要帮助其制订培训升级的方案和培训措施,明确其达标期限。
二是对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中年教师要帮助其制订科研规划,使其承担专门科研课题,提高其教学科研水平。同时,要经常地组织他们听课、评课、说课以及组织观摩教学课和研究课,使其专业发展日臻成熟。
三是对专业化相对成熟的老教师,要鼓励其著书立说,承担校本培训和带领新教师的任务,使之成为学科和教研室建设的带头人,学校特色学科的领头人。
特别是,要加大对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养力度。中青年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承上启下的一代,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在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要把中青年教师、包括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提上日程,纳入规划,有计划、按批次地使每一位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日有所进,持续发展。
2、创造条件,保证发展
(1)在时间上给以保证。学校在安排和制订教师与专业化发展的工作计划时,要采用送出去学习、请名师讲学,输送有培养前景的骨干教师进一步到大学深造,参加课题协作攻关,参加市、区教研活动等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分批次地组织教师进修提高。
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统筹学校工作,在时间上给教师专业发展以保证,使教师安心工作,安心进修,做到进修工作两不误。
(2)在经费上给以支持。对于外出进修的教师,学校要视为“同工同酬”,不仅要足额发放教师的工资和奖金,而且足额保证教师进修、科研、培训、深造及参加教研活动的经费,使教师的专业提高没有后顾之忧。
(3)在政策上给以激励。一要鼓励中青年教师读硕、读博,并制定相应激励政策。如对考硕考博的教师,学校给以时间保证;考上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的教师,学校支持其学业;对于通过相应的论文答辩的教师,给以全额报销学费;等等。二要对专业发展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以相应奖励,或作为评选先进的重要条件之一,这样可以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成就感、荣誉感和使命感。三要开展“教学能手”评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能手”评比活动可每年进行一次,通过说课、讲课、评课及专家认定,教师公选,学生参与,评出“教学能手”。
3、加强培训,促进发展
首先,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与提高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战略性措施。培训包括在职培训、校本培训和脱产进修等多种方式。应针对不同年龄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师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教育理论素质和科研素质的培训。可采取专题讨论、学术报告、走出去(即走出学校,外出学习培训),扩大学术视野,提高专业水平;请进来(即请名师及专家讲学、讲座、传帮带)等方式,给教师以系统培训。有条件的中学,还可以把有培养前途的教师输送国外学习,扩大其国际视野,提高其专业发展后劲。教师培训要制度化、经常化,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其次,要加强教师的实践锻炼。实践出真知。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要加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包括师德师风、教育教学基本功训练。如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研究和指导学生的能力、板书和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以及教育机智等方面的训练。这些训练只能依靠反复的教育教学实践来完成,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
4、学习反思,自我发展
(1)自主学习。教师的自主专业学习是指教师在其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制订出适合于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和计划,选择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由自己来监控自己的专业发展,评价自己专业发展的状况,把外在的要求同自己的发展恰当地结合起来的学习过程。自主专业发展型教师的主要特点是其学习上的自主性,即强调教师个体是自己的专业发展的主人。教师自主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要具有积极的专业发展的动机,要能通过自主学习、通过自己对自己的专业结构进行的分析,认清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同时,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运用必要的调控手段来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自主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因。
(2)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过程本质上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深刻思考,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教师只有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认真总结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反思自己教学失利的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高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水平。这种教学反思通常是对自己教学目标定位的反思,对自己教学内容科学性的反思,对自己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恰当性的反思,以及对自己教学评价准确性的反思,也包括对自己非智力因素,如动机、情感、意志和职业价值的反思。
(3)课题研究。以教育科研为依托,以科研促教育教学,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学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承担有关中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课题,承担所任学科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课题,承担现代化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课题,承担把德育寓于学科教学之中的研究课题,等等。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提高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和学术水平,开阔教育教学视野,使自己能站在一个新的理论高度上去思考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探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同时,通过课题研究,也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了自己的研究能力,增强了自己教育教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