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对待孩子的不一样

标签:
家庭教育孩子 |
分类: 家庭教育 |
很多时候,家长发现孩子总会出现一些“幼稚”的做法和语言,这些时候,家长要么觉得可爱而一笑了之,也可能因为孩子的做法违背了自己的标准而发火。在同一件事情上,当孩子表现出和你不一样的看法时,要怎么做?
1 理解孩子
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想法和你不一样,就轻易去否定他,觉得他做错了。相反,孩子做什么都是追随自己的内心的,他不会考虑到这样那样的因素,只要这是他喜欢的、他认为可以的,他都会按自己的想法做,道德标准和各种观念还不成熟的他们,难免会做出你不能理解的事情,但是这是他最真实想法的体现,家长要先有同理心,理解孩子。先理解孩子的想法,接着才能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告诉他怎么做,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2 探索孩子的内心
孩子的想法和做法都不是毫无依据的,都直接体现了他的内心,是喜欢还是不喜欢,所以看见孩子做出你不认同的行动,先别忙着去批评他,想想看,如果你也是个孩子,你为什么会这样做。站在孩子的角度,才能看清孩子内心,明白孩子的小脑袋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3 “降低”标准,鼓励孩子
孩子由于年龄的限制,他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很难达到你的高要求,所以不要为孩子完不成你的要求而生气,不要因为他跟不上你的脚步而斥责他。在要求孩子的时候,你应该同时把你的标准降低到孩子的高度,对他的行为给予鼓励,而不是拿他和你相比,看他还相差多远。
4 在孩子的行为里反省
很多时候,因为孩子的单纯,他们的做法和想法反而值得大人学习。一天,某个家长看见自家的宝宝认真地蹲在花盆前,一本正经地和里面的花朵说话,爸爸奇怪地问:“宝宝,你在做什么?”孩子回答:“爸爸,我看着花儿说话,它就能听见了。”爸爸有点羞愧地说:“爸爸以后一定也看着别人的眼睛说话。”
小小的孩子还不懂人情世故,但他们没有功名利禄之心,也没有各种各样的束缚,纯洁的心灵还不曾被污染,因此他们的行为举止反而更加光明磊落,大人不要用成人世界的标准,抹去孩子的纯洁。
站在孩子的高度和角度,你会看见一个和我们成人完全不同的世界。但是,平时你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了吗?你看见孩子眼里不一样的世界了吗?
孩子看见的不一样
曾经有个妈妈带孩子去逛商场,她觉得孩子一定会喜欢这个热闹非凡的场所,可是和她想的完全相反,孩子在商场里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甚至有点害怕,吵着要出去。妈妈不明白,一向喜欢玩的孩子怎么会排斥又漂亮又热闹的商场?但是当她蹲下来询问孩子原因的时候,她明白了,在孩子的角度,只能看见一条条的人腿,以及一些高高的柜子,一点也不能让人赏心悦目,反倒让人非常不舒服,而以大人的高度,是看不见这些的。
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家长应该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掌握孩子的听觉、视觉与理解特性。许多爸妈会从大人的角度,和小孩互动,间接或直接安排甚至命令孩子怎么做、怎么玩、玩什么。其实小孩就是小孩,他身体和思想的高度都还有待成长,如果站在大人的立场,就很难明白孩子的喜怒哀乐。
你蹲下来了吗?
成人有自己固定的思维,也有自己已经成形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也习惯了用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衡量这件事情到底是什么样的,或者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孩子的心理。如果这样,那家长永远也猜不到孩子在想什么,因为你们的出发点、角度和孩子完全不同。孩子的各种观念和各种社会经验都还在慢慢累积的阶段,他还没有经历过你所经历的那些风风雨雨,所以同一件事情,他看见的和你看见的可能完全不一样。
就像很多人都看过的那个广告一样,小女孩流畅地在钢琴上弹完一曲,大人纷纷鼓掌叫道:“再来一遍。”大人的意思是:“你弹得很好,我们想再听一遍。”是鼓励,也是赞扬,可是孩子没有出现预期中的笑脸,反倒掉下眼泪,睁着无辜的大眼睛说:“我又没有弹错,为什么要再来一遍?”可爱的孩子,她把大人的称赞看成了惩罚。为什么两代人的差异如此巨大?因为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蹲下来,你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知道在他的高度,能看见什么,才能和孩子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蹲下来的4个理由
大人们总会觉得自己是对的,自己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其实换位思考一下,才能明白,孩子究竟要什么,大人给的,是否就是孩子想要的。
1 更好了解孩子的需求
站在孩子的角度,才能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哪些做法对孩子是好的,而哪些做法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只有蹲下来,才不会用大人高高在上的态度,自作主张地决定孩子该干什么,才能发现,现在怎么做,才是最适合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