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研热”的“冷思考”:背后暗含的学历崇拜不容忽视

(2021-12-06 17:54:02)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时评

梁伟

最近,2022年考研人数达426万,创历史新高的消息冲上微博热搜。近年来,考研人数逐年递增,这也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日益加重的升学压力和低学历者的就业困境。

“考研热”的“冷思考”:背后暗含的学历崇拜不容忽视

实事求是地说,“考研热”有有利的方面:一方面,反映出毕业生追求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的意愿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纾解就业难的严峻形势。

但是,其背后暗含的学历崇拜也不容忽视。现在的企事业单位招聘都会划定学历门槛,甚至出现了“唯学历”倾向,文凭俨然已成为硬通货。职校生、专科生暂且不论,同是本科文凭乃至硕士、博士文凭,也会因毕业院校、专业等不同出现明显的就业差距。

文凭价值的差异促使学生追逐更好的院校、更高的学历,当下国内院校学历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和招生规模的扩大,致使一些毕业生在求职时遭到质疑,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学历贬值和学历歧视。于是,“第一学历”的概念在民间广为流传,研究生干本科生的活等现象屡见不鲜。

与之相伴的是,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削尖脑袋到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就业,而不少西部地区的岗位则无人问津,东西部地区的就业呈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

因此,在肯定“考研热”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要重视其背后可能暗藏的负面影响。在治理学历迷信、学历歧视现象的同时,还要思考如何构建更为完善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和用人体系,让学历提升成为促进社会整体良性发展的路径。

(作者梁伟,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