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破解语病的二十八法(6)

标签:
语文学习复习方法 |
分类: 学好功课 |
二十六、发现因果复句,看是否出现下列毛病
【“原因”“因为”同时重复出现,造成重复】
日本专家认为禽流感在亚洲迅速蔓延的原因是:因为生鸡交易市场检疫力度不够;因为病毒可能通过候鸟传播;因为有些国家对养鸟场缺乏监测,没能及早掌握禽流感疫情并采取有效措施。
【有“因为”而无结果】
这一幅因为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而受损)的壁画,已是轮廓模糊,色彩黯淡,抢救性的修复刻不容缓。
【因果关系混淆】
由于世界性能源危机,全球能源消耗总量剧增,煤和石油遭到惊夺性开采,储量锐减。
【分句间并无因果关系】
“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却又是遭受劫难最多的城市;可是长期的冲突并没有使其失去迷人的魅力,从而使旅游者望而却步。
二十七、其它句病种种
【发现“是”,看主宾搭配是否恰当】
A.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的责任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
B.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发现“比”字,看用以比较的主宾部分是否对称】
受厄尔尼诺的影响,今年夏季海水温度将比正常(年份季节)水温低,美国某些地区会因此干旱,大西洋的飓风会更活跃。
【发现“被”字,看用得是否恰当】
就在事件发生前,一个姓张的环卫工人同样遭到他人的无故毒打,结果竟被以赔偿五十元钱(的方式)而私下了事。
【发现“和”“或”,看是否混用】
我们强调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并不意味着忽视和否认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和社会对人的尊重与关心。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应该遵守《京都议定书》协定,减少和控制排放温室气体。
【发现“为了”看表达的目的是否准确】
为了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这次警方事先作了详细调查,并对审讯战术作了周密布置。
二十八、与数字有关的语病分析
在语言运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数字有关的语病。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减少(缩小、降低、下降)×倍”
如:
三T企业抓技术革新,今年比去年产量翻了一番,成本却下降了一倍。
“下降一倍”则成本为零,这怎么可能?“减少了一倍多”更是荒唐。减少、缩小、降低和下降不能成倍,后面只能跟分数或实际数量,如:
经过革新,产品的体积比原来缩小了一半。
每件产品的成本下降了20元左右。
2.“平均分(成绩)都……”
如:
这次物理考试,全班的平均分都达到85分以上。
一门学科,一次考试,一个班级的平均分只能有一个,后面不能跟“都”。当然,当学科不止一门,考试不止一次,或演算对象、范围并不固定单一时,平均分就不止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平均分(成绩)都……”的表述未必存在不妥,如:
这次期中考试,我班各门学科的平均成绩都超过了隔壁的二班,打了一个翻身仗。(学科不止一门)
两次物理考试,我班的平均成绩都不错。(考试不止一次)
这次比赛,男女同学的平均得分都不低。(演算对象、范围并不固定单一)
3.“时速每小时……”或“时速…… 小时”
如:
这种新车型每小时时速是220公里。
他以350公里/小时的时速驶向终点,车子简直就要飞了起来。
“时速”即每小时的行驶距离,与“每小时”或“ 小时”一起出现就显得重复累赘。例应去“每小时”,例应去“小时”,或把“时速”改为“速度”。与之类似的还有“单位价格”、“日均”、“年均”等问题。如:
这种电子元件每件的单位价格是15元。
这种型号电冰箱的单位价格是每台3288元。
参观展览的人数很多,日均每天将近1500人。
这里有我国南方重要的货物中转码头,年货物吞吐量达到每年5000万吨。
时、件、台、日、年都属于“单位”,以上错误都属于重复累赘。
4.“最多……以下”和“至少……以上”
如:
他的年龄不大,最多五十岁以下。
这个单位职工福利好,收入高,每月工资至少一千八百元以上。
“最多”和“至少”只能跟上下极限点,不能跟一个范围,而“……以上”、“……以下”都表示范围,因而“最多……以下”和“至少……以上”的表述都存在语病。
例应去“以下”,或去“最多”而代之以“在”;例应去“以上”或“至少”。
5.“囊括……中的……”
如:
由胡佳、彭勃、田亮、吴敏霞、郭晶晶等优秀运动员组成的中国跳水队,在这次雅典奥运会上,囊括了八枚金牌中的五枚,充分显示了跳水强国的实力。
“囊括”即把全部包罗在内,“八枚”中获得“五枚”,虽然不少,但也不能称“囊括”,应改为“获得”。“囊括”使用正确的,如:
这次世乒赛,我国选手成绩优异,囊括七枚金牌。
6.“大约(超过、将近)……左右(上下、多)”
如:
潘杰写了一封超过三千字以上的检举信。
老赵大约七十岁上下,可身板很硬朗。
“大约”、“超过”、“将近”后面跟整数来表示约数,再跟约数只会造成表意不明,因而“大约(超过、将近)……左右(上下、多)”这样的表述存在语病。修改的办法是删前或除后
例可删“超过”或“以上”,例可删“大约”或“上下”。
7.“几(×)个……的……”
这种表述未必存在语病,关键要看“几(×)个”修饰的对象是否存在不同的理解,这一短语的结构是否有不同的理解。如:
三个学校的领导都到教育局汇报工作。
钱副总理先后接见了三个国家的外交部长。
例的“三个”修饰对象不明,有歧义;例的“三个”只修饰“国家”,不存在歧义。
消除歧义,可以通过增加必要的语境,
如例句中的“外交部长”;
也可以少用“个”等泛用的量词,代之以使用范围较窄的量词,
如例可用“所”或“位”;
此外,调整结构也是一种消除歧义的方法,
如例可改为“学校的三个领导都到教育局汇报工作”。【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