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师素养和综合素质,以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作为“引领学生”、“发展学生”和“成就学生”的重要角色人教师,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担当”,这就要求教师加快专业成长,提升专业水平,以期能更好的为教育服务、为学生服务。而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作为教师团体中的重要“一员”,面临着理论与实践的“磨合”,面临着个人与团队的“融合”,面临着专业与辅业的“结合”。
一、新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所谓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新教师在进入教师职场后,在与学校组织环境不断发生互动的过程中,从行为态度到专业表现上逐步达到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进而最终将教育规范内化为个体素养的过程。新教师因入职时间短,专业成长处于起步和积累阶段,难免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在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社会对新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师往往带着“激情”和“憧憬”步入校园,却遭遇诸多的“羁绊”和“挫折”,究其原因,归结如下。
1.不缺“学历”缺“学力”。
社会的变革让人们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教师的学历程度也是“水涨船高”,步入中小学的教师已经趋向于本科起点、研究生伴随,所以大部分的中小学目前招收的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业对口”教师,教师的“学历”足以满足目前的学生“知识层面”的需求,但问题是“高学历”不代表“高学力”。教师踏上工作岗位后,面对活生生的、个性的学生,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自身的工作需要,专业知识、教学经验的缺失以及对学生的“认知”还停留于“初级”阶段,教师的“学力”就显的薄弱和贫乏,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2.不缺“个性”缺“定性”。
人的个性在一轮又一轮的“教育思潮”和“社会思潮”的覆盖下,已经得到彰显,甚至澎湃,特别是青年人,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个性张扬”,作为新教师也不例外。但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踏上社会后就有了更多的责任,“个性”也是在社会、家长、学生认同范畴下的自觉,比如“赤膊上课”、“男教师带耳钉”、“头发染成五颜六色”等就不符合教师的言行自觉,这些新教师往往能“谨遵之”,可是面对外界的喧嚣、诱惑和校园的宁静、平淡,很多新教师开始的激情会消减,对教育的态度会下降,对学生的关心会冷却,自然“定性”就会缺失。
3.不缺“技术”缺“艺术”。
新教师的高学历起点决定了他们不缺技术,甚至有很多教师在某个技术上还有“惊人”之项,比如“计算机的编程”、“乐器的十八般武艺”等。新教师往往简单的把学生发展的多少认为是分数的高低,也简单的用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好坏,这是认识的错误,也会表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其实,教学是一门艺术,她涵盖着“人”的发展。学生不是“容器”,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信其师,亲其道”是最好的说明,所以教学从来不缺“技术”,往往会因缺乏“艺术”而限制学生的发展。
二、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应对策略
新教师因入职时间短,难免经验不足,学校要重点关注新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培养方式,来帮助并推动新教师的发展,,通过激励、共同体合作以及教师的自我反思等手段来引领新教师专业成长,并为他们的成长“搭台”,为他们的成功“助力”。 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一)助推引领专业成长
1.培训。
俗话说得好:见多识广。对于新教师来讲最缺少的就是经验,好多问题他们不知道如何处理。为了让他们在教学上少走弯路,可以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多组织新教师听课、说课、评课、议课、听讲座、写心得、读专著、做课题等,也就是通过多样化的教研培训促进其尽快成长。
2.师徒结对。
“师徒结对”是培养新教师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增加了师傅教的责任心,另一方面增强了徒弟学的自觉性。通过“师徒结对”的措施,将新教师纳入师傅班级,让有一定经验的骨干教师手把手地带新教师,使新教师尽快成长为合格教师。师徒结对还起到了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学习的目的。新教师学到了经验,老教师受到鼓舞,也在不断成长进步。
(二)激励满足“正能量”需求
心理学认为:一切积极性的产生来源于需求,需求是动力的源泉。新教师刚上岗,存在着工作压力、管理压力和成长压力等,因此有强力的心里需求,渴望获得“正能量”的需求,来满足“心理需要”。学校可以通过“尊重需要”和“成就需要”来激励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三)自省构筑“自我发展”高地
自省就是自我反思,反思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又一重要原则。对于新教师来说,反思是形成自己成果的重要渠道,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解决问题的重要形式。反思能力的养成可以说是确保教师不断再学习的最基本条件。新教师在个人反省或集体反省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个人及他人的优缺点,从而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超越的动机。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力量”,是教师专业发展最为积极的手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途径。对教师而言,能否以反思的方式化解教学中发生的教学问题,是判别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
总之,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作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应变通则。因此,教师只有能随时针对自己所处的情境以及个人专业能力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了解个人与环境间的动态关系,并据此制定与修正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成教师专业潜能最大化的发挥。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