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经营打造和谐班级氛围

标签:
教育班级管理班主任 |
分类: 班级管理 |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便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沃土,有了这块沃土,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百花争艳。和谐班级,能够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健康成长。那么,怎样才能构建和谐班级呢?
一、理解学生
关心、热爱学生和理解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全面、出色地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课前、课后与学生相遇,给予学生问候和关心。此时班主任不必刻意去进行思想教育,寥寥数语,学生的学习情绪、生活情况、身体状况都可以去关心一下。“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容忍学生犯错,善待学生的失误,不要简单盲目地斥责,而是像朋友一样地和学生一起商讨如何改进与发展,这无疑是加深相互理解、增进师生情感的最好方法。教师把自己良好的精神状态带给学生,从而达到师生情感和言行上的通融性和一致性,形成和谐理解性的师生关系。
二、亲近学生
作为班主任,要让学生感觉老师和自己是在同一位置。这也便于老师和学生平等交流。教学中,老师应当蹲下身子,走到学生的中间,了解学生的冷暖、了解学生的性格、了解学生的苦乐。老师走近学生的心里,学生才容易将自己的真实的想法告诉老师,我们只有了解学生的思想,才能做好学生的思想的工作。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主动走近学生。只有走近学生,学生才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可亲。此外,班主任应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既要做组织者,又要做普通一员,让学生感到班主任“可敬”又“可亲”。平时,只要有空,我定会和学生一起跑步、一起跳绳、积极参与孩子们的各项课外活动,这样更容易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每学期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上,我都和同学们一起写标语、做小旗,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虽然嗓子都喊哑了、脸都晒红了,但大大加深了师生感情,使孩子们深深感受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三、关爱学生
“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就应该像父母那样疼爱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但这种爱决不是姑息纵容和溺爱,而是慈母之爱,严父之爱。如果学生带有疑虑、封闭和压抑的消极情绪,这些情绪必然妨碍教师对他们的辅导和帮助。班主任应像慈母那样和蔼可亲,细致入微地洞察学生的内心。通过种种信息向学生传递对其重视、表达对其爱意:亲切的口气、关切的眼神、甜美的微笑、轻拍肩膀、握握手等,使学生感到温暖,从而将淤积在心头的忧闷情绪宣泄出来。这种宣泄不仅使学生感到由衷的舒畅和轻松,而且可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也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心理、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条件。与学生谈心时应摆脱“老师”角色,耐心地倾听、亲切平等地交流,为学生排忧解难,调动他们对学习、对生活的积极性。
四、“利用”学生
小学生较为单纯,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都希望自己能参与班级管理。如果权力过于集中在少数几个同学手中,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不利于营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并且会大大减弱班级自身的教育力和感染力。这就需要班主任善于“利用”学生,实行班级工作“分工”,班干部、科代表、小组长、各级各类管理员以及班主任“小助理”都应当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力争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这样才能使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当然,所选出的这些班干部毕竟只是孩子,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的时候。班主任应定期对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进行指导,给他们耐心讲解各部分的工作要点,组织他们学会指定计划及具体措施,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纠正。同时,对于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必须严厉批评,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树立良好班风。
五、赏识学生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其实,学生最怕的不是吃苦,最怕的是丢面子。赏识教育是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的教育。传统的教育总是按一个模式去要求学生,整齐划一地要求学生应该这样做不该那样做,不能接受学生的失败。其结果适得其反,学生内心伤痕累累,信心全无。赏识学生,就应该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赏识学生,就应上课时多用肯定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如“你真不错!”“你又进步了!”“再试一次,一定会比刚才更好!”“以后在这方面注意一点,事情就会做得更完美了!”等等。老师亲切和蔼的教态,幽默风趣、真心赞赏的话语,给予学生鼓励的目光、神情,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赏识学生是打造和谐班级的起点!一个和谐的评价氛围对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
一个和谐的班级就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才会拥有一个和谐的班级,每个孩子都可以在和谐教育的氛围中不断提高!愿我的孩子们在和谐的乐园里幸福生活、快乐成长!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