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与途径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新课程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中学教师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语文作为学校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而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
一、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概念内涵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教师优先发展是学生发展的依托,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教学工作意义的前提下,拓展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专业修养,掌握规律,培养专业精神,实现自身人生价值,这是教师岗位的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单单是文凭的提高,学历和能力不能划等号,语文教师的素质问题最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各科课程的前提,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语文素养与创新能力。提升语文教师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靳健指出:“语文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自身的专业内涵,提升言语水平、思维水平、美感水平、教学水平、专业态度与自主意识,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不但需要理论指导,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师提升语文素养的行动,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语文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理解力层次。语文中那博大精深的文化、精致优美的语言构成了语文学科独特的人文特色,语文教师专业化内容是由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的。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要求语文教师不但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教育理论知识,不但有强烈的情感感染力,还应关注学生,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具有实践与探索的精神,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个初中语文教师,要从语文学科内容出发,打破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融入生活情境,挖掘教材蕴含的德育内容,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渗透德育教育,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完成。
二、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推进,对初中语文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不断更新,初中语文教师,怎样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成为语文教学工作的关键。
1.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进行整体规划、构建成长的桥梁
对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制订培训规划,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要求,提出了“合格、骨干、名师”三个发展层次,三年成为合格教师,五年成为骨干教师,十年形成风格,打造名师。制订合理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使新教师尽快熟悉教学要求,融入集体,迅速适应教学环境,督促中级教师不断进取,敢于创新,争取成为有独特教学风格的语文教学名师。这个规划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架设了成长的桥梁,是语文教师从合格到优秀再到卓越的不断完善过程,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的超越提升,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成长轨迹。
2.读书学习,研究探讨,内外兼修
语文教师通过“读书、思考、研讨”,增长专业智慧,提高语文素养。首先语文教师的读书活动要广泛涉猎、互相推荐,营造出读书氛围。经典名著和流行读本;文学作品和哲学教育书籍;历史科学和文化艺术,各个领域的精髓理论,都是阅读的范畴。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成为语文科组读书日常习惯。其次,在进行读书活动中,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勤于探讨,加深了读后思考。通过读书沙龙,分享读书的乐趣,交流读书的体验。大家可以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就文学等话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3.立足课堂教学,构建成长的舞台
对新教材深入研究,做到思路清晰心中有数。打破过去每课必讲的传统做法,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选择地对部分内容进行调整,打乱教材的编排顺序,选取重点精讲,延伸、补充教材的内容,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语文教师发挥自己特长,精心创设活动情境,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切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把传授性教学与探究性合作教学相结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精心设计组织讲评,热心辅导。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综合性较强,课堂上要体现语文的文字美和艺术美,一个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通过互动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过程精细化和人文化。
4.开展语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开展语文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教务处语文教研组备课组”三级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合理的语文教研制度是开展语文教研活动的保障,学校依托课程改革机构,成立研究小组,展开课题研究,借助互联网开展教研活动,明确各级职责,各责任部门互相督促,开展学科研究活动。加强骨干教师对语文教研活动的领导作用。学校领导对语文教研活动要重视,想办法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投身到教研活动中,为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并且对校本教研活动加强管理和策划,搞好教研组建设,构建共享平台。教研组是语文教研活动的主要承载者。发挥它们的引导作用,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集中备课、教学反思等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重视课后调研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和学习培训,同时还需要建立系统的评价制度和完善的激励机制。教研活动是资源共享的学习活动,活动要体现主体合作精神,教研活动过程就是探索和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是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合作学习的过程。不同的教师,由于经历和知识结构层次的不同,对同一问题可能会有不相同的看法。研训活动教研员要尊重教师主体,尊重教师的教学经验,通过合作式学习,共享劳动成果,通过合理开展语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优质高效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适应新课程改革,实现专业化发展。读书学习,研究探讨,内外兼修,立足课堂教学,构建成长的舞台,积极参加语文教研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