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的转化教育

标签:
班主任教育班级管理后进生 |
分类: 班级管理 |
在教学工作当中,大部分的教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就是所教的学生中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对此,很多教师采用的方法是给尖子生开小灶。对后进生不理不问、放任自流。这样的结果只能导致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但是大量的事实证明:所谓“优生”与“后进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面对现实,切切实实对“后进生”进行转化教育。才是对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和素质教育。
“亲其师而信其道。”班主任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使学生亲近自己。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听从教师的教诲。后进生因为各种原因的影响,在学习成绩上比较差,但是他们在其他方面可能有比优等生更优秀的品质,因此班主任在后进生身上更要倾注无私的爱心。据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笔者认为教师平等、不计回报的爱,是开启后进生心扉的钥匙,是激励后进生奋进的催化剂。是师生之间达到心灵相融的接触点。
后进生是传统应试教育评价系统下的产物,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管理者,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这些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后进生,也许他们在某些方面表现得“顽劣”了一些,但从心理学上来说,他们这是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关注而故意做出的行为。如果教师和家长能够及时地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关注,他们也许就不会发展成所谓的后进生,而冷眼相看和缺乏关爱,只会把他们推向更为错误的方向。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面对“后进生”。教师必须正视他们,研究他们,用关爱的眼光、宽容的态度、正确的方法对待他们,让他们也能在各方的关爱中茁壮成长。
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效地进行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思考谈一谈看法。
一、用爱心连接师生心灵。用“偏心”平等地对待后进生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所以爱是打动后进生的最佳方法。
首先,教师对后进生要有“偏爱之心”。后进生一样也有美好的愿望,可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等原因而导致他们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
后进生因为一直以来都受到各方面的区别对待,在某些事情上,可能会故意犯错误,因此教师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冷静,切忌讽刺、挖苦、处罚,而应该从根本上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要在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中同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励之以志。
其次,后进生因其长期以来受到冷落和漠视,感觉前途渺茫,容易产生消极的心态,这将导致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此。教师要关心他们,亲近他们,多和他们交心,和他们谈社会,谈家庭,谈人生,逐渐打开他们的心扉,从而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使其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并主动争取进步。后进生因为长期以来受到“另眼相待”,心理上都会有一定的创伤。变得敏感起来,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细微心理变化,在转化他们的过程中,要及时地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对他们取得的一点进步要及时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表扬,帮助他们继续成长,从而使他们树立信心。当然,适当的鼓励不是姑息迁就,闪为这部分学生并非心智完全低下,而是缺乏上进的动力,或是缺乏坚持的毅力。有时采用激将法,刺激其自尊心。可使其产生好胜心理,他们有可能因此奋起。正如人们常说“水不激不流,人不激不奋”。
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改变凭分数、凭学习、凭表现论英雄去判断学生好坏的观念,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并能因材施教,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让他们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教师要用平等、平和的态度。友好的眼光看待后进生,克服对待后进生的厌恶和偏见心理,在工作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提高他们的地位,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克服自卑感和冷落心理,从而推动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二、激发后进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在于揭示每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们感到智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树立成功的自信心和自尊感,使后进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教师对其以往的刻板印象。鼓励、信任是达到这些目的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手段,教师可以给后进生安排适合他们的班务活动,让他们参与到“管理者”的队伍中,让他们用另外一角度观察自己、约束自己,这样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三、坚持以淘金之心挖掘优点,善于用“细心”捕捉闪光点,用其长避奠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进生”大多是学习方面“差”,但他们思维活跃,兴趣爱好相对其他学生比较广泛。作为班主任,就应该多了解、多观察、多调查,用高倍放大镜去发现他们的长处,从而加以肯定和激励,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魏书生说过:“决不要为难每个学生,要坚信人的力量,坚信学生真善美的力量,人格上尊重学生,感情上感化学生,生活上关爱学生。”因此。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优点,为他们呐喊加油,哪怕一千次跌倒,也要坚信他们一千零一次能站起来。不断的鼓励,是后进生前进的法宝,
四、用耐心教育后进生。正确对待后进生的错误反复。迎接“反复”的挑战
终止一个坏习惯和培养一个好习惯,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一种正确的观点,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后进生的转化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后进生在进步的过程中,出现的反复,是合乎科学规律的正常现象。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是后进生在转化期间的运动转迹。因此,教师在教育后进生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做到宽严相济,持之以恒,耐心细致。不能对后进生揭老底,算旧账,全盘否定他们已有的进步。否则,不仅会使以前的努力前功尽弃,而且还会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使“后进生”丧失转变的信心。增加转变的难度。
根据后进生进步具有反复性的科学规律,应该不断给他们敲响警钟,不断鼓励他们进行自我竞争、自我挑战。在反反复复的过程之中。把他们引上前进之路。
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用“爱心”去滋润每一位“后进生”,用“细心”去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用“耐心”去迎接反复的挑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必定结出尊师硕果。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学生们如何爱别人。正如魏书生所言:“不能奢望在学生的心田里撒几粒种子,淌几滴汗水,就能收获丰硕的自我教育的果实。只有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地坚持下去,学生自我教育的步子才会越走越坚实。“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来源:思想者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