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后进生在关爱和信任中前行

标签:
班主任教育班级管理后进生 |
分类: 班级管理 |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阶段,所有适龄的青少年都有权利和义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但是。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即使是同一地区、同一学校、同一班级的学生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情况在我们西北地区更为突出。同时,我们的教育思想也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因此,转化后进生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但又必须面对。总结十多年的教育经验,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首先必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让后进生在老师的关爱和信任下前行,是最有效的方法。现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分析原因“对症下药”进行教育
后进生的教育要以理解和研究为主,教师只有努力去对后进生进行了解和研究,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向和行为标准,才能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教育。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显然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对其进行了解,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类:第一类后进生的形成是因为家庭条件较好,他们不愁吃穿,父母对其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第二类后进生的形成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无人对其进行管教。第三类是由于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是接受能力较差,很难听懂教师讲的课,很难完成作业。第四类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经常惹是生非,对老师或同学搞恶作剧,上课时也难以集中注意力,主要表现为好动、贪玩、拖欠作业。第五类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品德不良,他们经常和社会上一些行为不正当的人混在一起。第六类后进生的形成是因为教师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师生之间难以形成和谐的关系,就导致了学生逐步变差。
有些后进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就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依赖心理特别强烈,难以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经常用一些刻苦学习的事例对其进行教育,也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在家访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后进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关心非常少,没有对学生进行必需的辅导,因此,笔者逐步向家长介绍新教材,渗透新课改的先进观念,引导家长学习辅导孩子的方法,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教育。
二、用“爱”感化教育
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我逐渐发现,大部分后进生的自控能力较差,但他们往往都有极强的自尊心。因此,教师要找准典型事例,抓好时机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对学生进行感情投入。
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最大的学习动力就是“爱”的力量。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长期持续下去,就能促进学生自觉向好的方面转化。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教师只有怀着满腔热情去对待每位学生,尤其是那些后进生,将自己无私的真诚的爱赠予他们,才能够获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最终实现教育的目标。教师不能将后进生的缺点、毛病放大,更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而要多亲近他们,以自己的信任、关心、鼓励来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他们建立起真诚、平等的情感,激励学生的进步。使他们敞开封闭的心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教育,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当学生有心事时。教师要找他们谈心;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就要努力帮他们解决:如果学生生病落了课,教师要及时帮学生补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应用母亲般的细心去呵护他们,使学生感到老师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着他们。
三、在“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进行教育
后进生在家中往往得不到家庭的温暖。经常遭受家长的粗暴训斥和打骂,如果在学校又得不到老师的理解,就会大大挫伤自尊心,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在教育他们时,首先要尊重他们。注意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尽量避免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他们。批评的措辞要温和,态度要诚恳,师生面对面开诚布公地解决问题。只要学生保证改正错误就要相信他们并对他们进行鼓励。在做后进生思想教育工作时,要对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满足他们期望获得尊重的心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严格的要求,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激起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勇气,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后进生会主观地认为老师瞧不起他们、不信任他们。他们想努力上进、改过自新,却既管不住自己,又怕别人讽刺、挖苦。针对后进生这样的特点,教师可尽量将一些委托给“好学生”去干的事情让给“后进生”去做,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如“我相信你能做到”“你一定能行”“老师喜欢你”等等,多找后进生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后进生,尊重他们的心理发展,尽力使他们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进步。
后进生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转变后进生的教育,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只要用无私真诚的爱心去培养师生平等真挚的情感,以满足学生的自尊自信为突破口:只要在倾注爱心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采取有效的工作方法,就一定能达到转化后进生,使之健康成长的教育目的。我想这些后进生的“后进”都会是暂时的,这些将要枯萎的幼苗通过园丁精心的浇灌与呵护定能重新长出嫩绿的新芽,成为枝繁叶茂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