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阅读 |
分类: 教师成长 |
朱小蔓教授这样说过:“一个人太渺小,没有那么聪明;一个人的精力太有限,没有那样的精力充沛。这些东西从哪里去寻找呢?不外两个途径:一是从前人、从他人的经验中来;二是从人类的理性积淀优秀的著述中来。”读书与教师成长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教师专业阅读具有其专业价值。主要体现在:(1)完善专业知识。作为一种专业的教师,应该具有与其专业相配套的“专业知识结构”。教师专业阅读的专业价值首先体现在深化本体性知识、丰富条件性知识、强化实践性知识上。(2)生成专业智慧。无疑,教师是需要一种专业智慧的,没有这种专业智慧,教育必然是肤浅的。教师的专业智慧体现在智慧的教育教学实践与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智慧理解中。(3)构建专业精神。教师这个专业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它是一个心灵的事业。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可见,教师阅读的专业价值才显得更为重要,因为,阅读正构建着教师的专业精神。
一、教师专业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阅读意识不强
教师往往为阅读而阅读,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只在自己需要写论文或做课题时去找一些来看看。自己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没有很好的定位,所以也就没有很好的专业阅读规划。
2.专业阅读内容狭窄
教师工作非常繁忙,除了业余消遣阅读之外,真正的专业阅读必须追求实用高效。实用高效的阅读首先是要选择好的书籍。什么是好的书籍?好的书籍是指此时此刻最适合我们的书籍,最适合我们的未必是最有名的或者最流行的。遗憾的是,在许多时候甚至大多数时候,我们选择书籍的标准恰恰不自觉地以此两条为标准。当然,也有一些教师希望阅读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坚持把一本专业的著作耐心地读完?即使读下来了,往往也会发现装了一肚子的名词后,仍然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3.专业阅读与教育教学实践相割裂
我们内心都有一种冲动,有一种追求确定性知识或者说终极真理的冲动,这种冲动使我们习惯于从概念到概念,或者从情绪到情绪,使阅读与教育教学实践缺乏关联或者只是一种虚假的关联。当阅读不能与教育教学实践相互支撑验证的时候,阅读便不可能真正地深入下去。
4.专业阅读缺少引领
有人这样比喻读书的两种取向:一种如砍柴,一路上砍了许多柴禾放进背篓里,结果读书越多负担越重,最后变成书橱;另一种如磨刀,不在乎背上放多少,重要的是在不断劈柴的过程中让自己的刀变得锋利起来。应该说前一种读法也有可取之处,但是真正解决问题的阅读是要磨成一把快刀。两种读法的区别其实无非一个“思”字,无论精读还是泛读,都必须十分强调思考。许多人读书缺乏精读精批的习惯,很容易使阅读成为一种量的平面积累,而难以锻炼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力。所以,尽管目前有些学校都在要求教师进行专业阅读,但均缺少一些好的专业阅读方法、操作策略和平台来让教师们不断地“学”、不断地“思”,缺少专业阅读的引领。
二、 教师专业阅读的策略
面对茫茫书海,许多教师都无所适从,该读哪些书呢?卢梭曾说过: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因此,对于教师的阅读,必须要有选择。读什么样的书,读出什么,显得尤为重要。
1.读与教材相关的书籍,读出教学的技能
教师对教材深入研究之后,往往只局限于教材,因此教学思路狭窄,教学技能习得缓慢。针对一本教材,教师在钻研之后,应该收集与教材相关的材料进行阅读,开阔自己的思路,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比如,教学《丑小鸭》一文,教师阅读本文作者安徒生的经历,阅读他写的其他的童话《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对作者以及他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教学中有的放矢。同时,在各类报刊杂志与网络上收集相关的教案,学习别人的教学设计,发掘优点,吸取创新之处为自己所用。这样会有效地习得教学的技能与方法,在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时,你就胸有成竹了,更容易成为学生阅读的知音。
2.读名师成长的书籍,读出教学的艺术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著名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如果我们想知道人能长多高,那么很明显,应该挑选一些长得最高的人,对他们进行研究。如果我们想弄清人能跑多快,测量一般人跑步的平均速度是没有用的,观察那些奥林匹克金牌获得者,看看他们能达到什么样的速度,这就是最好的办法。如果我们想了解人类精神境界、价值和道德进步等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那么,通过研究那些最具有道德、伦理品质的人或者圣洁的人,便会得到关于这些问题的大部分答案。引导教师阅读名师撰写的书籍成长的历程、教育教学的随笔、教学的案例……对教师都是一种活的教育。如为了让教师了解窦桂梅的教学艺术与教育人生,学校可向他们推荐《激情与思想》、《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玫瑰与教育》等书;可向数学教师赠送吴正宪《吴正宪数学教例与教法》……名师的成长历程、名师的读书经历、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都潜藏在其中。
3.读名家教育专著,读出教师的智慧
美国学界曾经提出“百部名著计划”,名著阅读竟然蔚然成风。朱永新说:“你不读《论语》,不读陶行知,不读杜威,不读苏霍姆林斯基,恐怕很难成为教育家。”虽然并非人人能成为教育家,但人必须要有理想,人有追求教育理想的自由。为了让教师了解教育经典,让他们亲近教育大家,学校可向每位教师赠送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一书,并分组举办读书沙龙。还可向教师推荐《多元智能》、《国际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建议》……都是教育的经典,能让我们领悟许多教育的真理,开阔教育的视野。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撞击与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师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文献,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
4.读现当代文学经典,读出教师的诗意人生
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也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现代经典诗作应该是每位教师都要阅读的,因为步入诗意的丛林能够熏陶教师美好的情感,选择徐志摩、戴望舒、舒婷等著名诗人的作品,让教师阅读,必定能让教师感受诗意的人生。可让教师们阅读著名作家、艺术家刘墉的经典散文《超越自己 肯定自己 创造自己》、《跨一步就成功》、《攀上心中的高峰》、余秋雨的《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山居笔记》等。让教师在大文学家的熏陶下,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还有如鲁迅的杂文,它构成一部鲜活的、完整的“人史”,是“中国的大众的灵魂”。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这是一本不寻常的书。值得有心改变自己,并进而改善周围世界的人一读再读。”本书真正可贵的地方,在于它暗示你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选读中,让教师不断地沐浴心灵,充实生活,让一切变得诗意起来。
让我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专业阅读习惯,从而养成专业阅读的素养,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