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宽容是一切教育手段之基石

(2021-10-20 06:41:01)
标签:

班主任

教育

班级管理

分类: 班级管理

以前我总以为教师一定要够严格,够严肃,才会对一些总犯错误学生有威信。班上一个男孩子很聪明,但是屡屡犯错,我经常批评他,在我心里几乎认为他无药可救。可是一次英文老师告诉我,这个男孩子在他的英文作文里写到因为我使他对数学有了兴趣,他最喜欢的老师是我,我突然觉得很羞愧,他经常挨骂,但他能够看到老师的优点而喜欢老师。而我作为他信赖的班主任,没有做到宽容与尊重,只知道批评他,甚至讨厌他。作为一名教师我真的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了。也许,宽容是一切教育手段之基石。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宽容是一切教育手段之基石

宽容首先是一种道德品质,人与人之间都应做到宽容,要多看别人的优点。作为一名教育者,尤其要具有这种品质,否则怎么能教育学生做到有宽容有爱呢?

宽容是一种仁慈和关爱,身为人师,特别作为班主任,如果认定一个学生已不可救药,那么学生就会变得一步步走向更糟糕的地步,因为同学看不起,老师看不上的学生是容易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如果认为一个学生是块璞玉浑金,缺的是雕琢而已,尽管他身上有些小错误,那么你的宽宏会使他自律、自束、自策,他会变的成为一块璧玉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爱是由班主任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内容上表现在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它蕴含更多的社会内容,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班主任的爱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肯定情感,它还是一种评价。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常常反映学生所在集体,甚至是社会对他的某种评价。因此,学生往往把班主任对自己的关怀、爱护、信任等与班主任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同自己的集体中的地位和人格价值联系在一起。班主任一句话有时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于是班主任的这种情感实际上就转化为一种社会环境因素在每个学生心目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心理份量。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宽容,去真心的对待每个不一样的学生,这对学生的成长是第一重要的。

在现实教育中,有些老师说“批评他是因为他错了,是对他好”,那么实际上反复的批评会对一个后进生有帮助吗?有几个孩子最后是被骂好的?在育人实践上,一些班主任老师对“严”的曲解、误用令人深思。在他们那里,“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不够宽容,严而无格,爱必荡然无存,再不是“严是爱”的范畴,而坠入了“严为害”的泥坑,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

怎样才能在现实工作中做到宽容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把每个学生当做一个独立人去尊重,不可以说一些伤他自尊的话,总之你自己不能接受的话孩子也一样不能接受,要尊重他们,要经常换位思考,体谅他们。其次要用爱自己孩子的心去爱每个学生,这样你会更容易接受他们的错误,找出合适的办法去帮助他,而不是一味地批评。

具体讲,“宽容”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谅解式:一次隆重的集体活动中,有位从未迟到的学生在活动中途才汗水涔涔地赶来了,面对此情此景,教师微笑着招呼她投入活动中。事后了解到,这位同学迟到的原因是把迷路的小孩送至家中后才匆匆赶来。随即,教师把事情真相公之于众,并对她大加表扬。可以设想,如果这位教师不是采取谅解方式予以宽容,而是不问青红皂白地训斥喝责,那以后的事情发展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回避式:对于个别偶尔做了错事的孩子,教师不必事无巨细,动辄批评,而只需用传递情感的其它媒介给以暗示,这种宽容方式可称做回避式。有次英语小测验中,学习干事为了争取获得满分,竟偷着翻书查对一个单词的填空。待他把课本送回抽屉时,惴惴不安地瞟了一眼监考,啊!两双目光构成两条直线,他虽然没有受批评,但内心怎能平静?事后央求老师。主动在同学面前做了检讨后,才如释重负。

间隔式:有些孩子一有过错,当下就提心吊胆,摆出一副等着挨批的架式。在这种情况下,有经验的教师并不追求“刀下见菜”的效应,而是暂且搁置一边,时隔一段后,再相机进行“冷”处理。这种与“趁热打铁”截然相反的间隔式,让学生在宽容的氛围中深刻反省,逐步提高自我道德评价能力,远比单靠外界的批评匡正要强得多。

分解式:有个全校闻名的差生,纪律散漫,学习落伍,还时常打架斗殴。新任班主任既不把他当“包袱”,也不是整天板着面孔.以训为主,而是动员全班同学和他交朋友,说服家庭给他以温暖,从不同渠道、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帮助他,最后终于促使他告别了“破罐子破摔”的观念,在"行为规范月”活动中跨入前列。

反差式:常出现过错的学生,特有的经历告诉他们:什么样的过错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他们心里早有个差不离的谱儿。如果教师宽容地对他们“破格”处理。那这种在他们眼中呈反差式的现状,将在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成为进步的起点。

站在新的高度去宽容得教育学生,去尊重每个学生,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爱。相信这样可以更多地感化学生,感动他们。同时这样也能使我们在工作中保持轻松良好的心态,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更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