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业变革为切口,实现落实“双减”的创造性“构建”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时评 |
范通战
教育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学生的学业负担也需要切实减下来,二者是否冲突?如何平衡?这是现阶段义务教育面对的现实两难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厘清“**”的本真要义,杜绝被动式“否定”,实现创造性“构建”。
结合“五项管理”看“**”不难发现,“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其本质不在作业,而是要唤醒教育对学生生命成长、身心发展的全面关注。但是,在落实“**”的过程中,学校多采取被动的方式——不让布置作业,就不布置作业;不让多布置作业,就少布置点作业。这种消极应对策略是对“**”政策的误读,是对国家教育行动的软抵硬抗,是对教育初心的轻慢亵渎,更是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冷漠和无视。
教育部已将“**”督导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一号工程”,结合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力度和阶段性成果,可见国家落实“**”的决心。作为教育人,我们不能坐等观望、心存侥幸,而是要毅然决然、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以作业变革为切口,撬动课堂教学乃至教育理念及操作方式的变革,在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有效实现教育优质、高质量发展。
笔者曾引领全校教师结合学科特点,从改变传统的作业观念与形式入手,尝试践行“四种转化”,即通过由课外作业向课内练习转化、由课时作业向微型复习课转化、由知识性作业向实践性作业转化、由机械性作业向拓展创新性作业转化。这样既强化了作业巩固与延伸、培养与发展、反馈与交流等核心功能,又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身心负担,为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保证。
“**”政策出台之后,学校应主动思变,将更多的精力和智慧投入到课堂改革中,加强创造性“构建”,设计真问题,激活真思维,开展真活动,提升真能力,努力打造真、实、活的课堂,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杜绝被动式“否定”,实现创造性“构建”,不仅对落实“**”“五项管理”有用,对促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范通战,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