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让语文教师得到成长

标签:
教学教育教师教学反思 |
分类: 教师成长 |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行为更加完美。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
有人说"语文老师人人能当",这是对传统语文学科的曲解和对"老套"教学的语文教师的不信任。传统的语文教学是让教师把自己的"一桶水"一勺勺地均分给学生,但是,我们知道,哪怕是滴水不漏,那也只是"一桶水"。若要达到"青出于蓝"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把汲水的方法和经验传授给学生。然而,什么样的方法适合本班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又该如何教学?这又启示着我们用千篇一律的统一教学手段是无法实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目的的。
哈佛大学校长博克说:"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个金子都闪闪发光",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是一个个充满自信,富于想象,富于个性的孩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发掘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并将其在教学反思中积累下来,作为经验在本班中推广。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文本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多元反映,及时肯定或认可,激励他们健康向上的情趣和信念。例如: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做一道仿写题:"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少年是……;青年是……"。学生初见此题,感到茫无头绪。于是我先组织他们小组合作讨论,然后点拨答题的方法:首先这个仿写要用比喻的修辞;其次指导学生明白这三个特定年龄段的身心特点;最后调用词语,使之流畅。我还反复强调,想象有多远,句子文章就有多美。这样,学生的创新的火花被点燃了。有学生说:"童年是一团雾,忽隐忽现,天真无邪;
少年是一个梦,绚丽多姿,活泼好动;青年是一首诗,激情澎湃,乐观自信。"也有学生说:"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这个活动让学生在想象的世界中乐观自信地成长、发展。这也是新课改所追求的。
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回忆、比较、分析、归纳,整理出教学得失,以积累经验,改正不足,不断进步。学习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阅读课文掌握字词;学习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课堂上学生表现令人满意却没能完成任务。于是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找出没能达成目标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并将其写入课后记中:目标设定笼统任务过多;教师分析多、细,略嫌烦琐,学生没有思考余地。结合教学实际,我划去了第三个目标,放在第二课时完成,课堂上精讲,注意点拨。另一个班再上这节课,着力解决:课文如何围绕闻一多先生的"说"来精心选材,从而表现人物的品质的?而把后一部分"闻一多先生的做",省略不讲,作为随堂练习。效果明显不同:既使课堂目标简明,重点突出,师生互动,训练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培养了能力;又适当拓展延伸,体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这样改变了以前课堂讲授多,学生难接受的被动局面。
教学是艺术,在有限的时空里,不可能每节课都上的尽善尽美。同样,一节优秀的课例中,也并不是每一教学环节都无可挑剔。虽然些许教学环节的欠美并不一定影响整节课的精彩,但如果经常反思我们的教学环节,尽可能地去优化之,其不是"锦上添花"吗?追求课堂教学之美,教师反思教材,沉到教材中去,对教材洞若观火,方能上出课的质量、课的内涵、课的吸引力、课的感染力、课的辐射力。
教师自觉地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知对象,有意识地去进行全面、细仔、冷静的思考和总结,以此不断地控制、评价、修正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这种批判性的对教育问题的反思,既能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又能促成教师专业素质的成长,这实在是件"名利双收"的事。
课堂教学历来是"遗憾的艺术":再优秀的教师,也未必堂堂精彩;再成功的课例,也未必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无可挑剔;我们这些普通教师的课堂瑕瑜互见,则更是常事。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课课都有录音资料,以便教后听听自己的课,来一番自我琢磨,自我反思;我们虽不能如大师一般精雕细琢,但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反思,把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反思总结实践"的循环往复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与新课程共同发展,在反思中成长,不亦乐乎!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