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一个“清醒”的班主任

(2021-09-28 06:43:18)
标签:

班主任

教育

班级管理

分类: 班级管理

在推进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中,学校仅仅重视学科教学改革是不够的,还需要寻求教育管理的创新与之相匹配,使之相辅相成。

做一个“清醒”的班主任

与教学过程一样,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也是主体,我们就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班主任就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克服以“权”为本的权威至上、以“章”为本的形式主义泛滥、以“分”为本的唯分数论英雄的各种负面效应的干扰。

防止“首因效应”先入为主

所谓“首因”,就是指第一印象。“首因效应”就是在社会认知活动中,第一印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人们对人、事、物、理的一系列解释。受首因效应的影响,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很容易凭第一印象对学生作出判断,并影响以后对该生的评价和教育。特别是新生刚人学时的不经意的某一言、某一行说不定会使班主任产生一些不好的看法,由此推论他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从而影响以后对该生的客观的认识。这样的认识显然是不全面的,因此,“清醒”的班主任会以变化的心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暂时的不足,包容学生一时的缺点,防止“首因效应”对学生人格的伤害。

防“光环效应”蒙蔽双眼

“光环效应”是指认知者对他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影响后,据此推论该人在其他方面的特征。在应试教育尚有市场的今天,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往往被学生较好的“分数光环”所笼罩,唯分数论英雄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这种“一俊遮百丑”的思想下,班主任眼中往往只有几个成绩优秀的尖子生。对不同个性,不同特长,不同爱好的学生不能做到一视同仁。对一些学有困难而又品德高尚的学生视而不见,甚至无端批评指责。

这种“效应”说到底既不利于学有所长的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也有损一些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使一些学生走向教育的反面。因此“清醒”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时时用宽容大度的胸怀、恳切的言辞,准确客观地评价、教育学生。他们既接纳学生的优点,也容忍他们的不足。民主、客观、公正地对待不同才智、不同个性的学生,使他们各得其所,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民主、友爱的班级氛围中成长。

防止“近因效应”冲昏头脑

所谓“近因效应”就是最近的信息材料对人的印象形成一种覆盖作用,从而改变旧的影响。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常会因自身情绪的影响,根据学生最近表现的优劣来评价学生,对学生一贯的良好表现视而不见,却对眼前发生的事情纠缠不清,从而造成“近因效应”。这种只顾目前,忽略过去、不管将来的“情绪型”班级管理模式,长期持续下去,会使班主任失去管理者的权威,变成孤家寡人。

为防止“近因效应”,“清醒”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最知道学会倾听,当学生犯错误时,不急于下结论,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给学生一个解释的权利,一个辩解的机会,然后对症下药,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注重引导,以恳切、真诚的口吻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以老师的真情温暖学生的心,从而收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防止“面子效应”夺走原则

所谓“面子效应”,就是碍于情面,违背原则地满足别人不合理要求的一种思想倾向。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都倾向于选择给双方都带来最大满足的行为。尤其当拒绝了别人一个较大的要求后,人们往往愿意在其他方面做出一点小小的让步。作为班主任,和学生相处时间长了,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师生情,朋友情。因此当学生明目张胆地违反校规校纪时,班主任往往能正确处理,但处理之后重新面对其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却又不忍拒绝,从而导致处理了一件违纪行为,而又满足了一个不合理要求的怪现象的出现。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清醒”的班主任一定会坚持原则,决不会因面子效应的发生破坏整个班级管理的原则性。

防止“霍布森效应”阻碍创新

英国商人霍布森让顾客选马,但只许挑选近门边的那匹马。后人称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为霍布森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也往往钻人霍布森效应的怪圈,追求所谓的“规范”,什么都要求统一,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有遵照执行的义务。这样的管理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格格不入,不仅不会培养具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人,相反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而“清醒”的班主任最能处理好统一性和差异性、服从和创造、禁锢和自由之间的关系,把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实得真真切切,决不会使自己的管理工作陷人霍布森效应的困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