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授育儿招
标签:
家庭教育孩子 |
分类: 家庭教育 |
在学习问题上,孩子为何会千差万别?为何有的孩子能自主学习,而有的孩子逼他学,他也学不进去?针对家长们提出的问题,关一鸿一一支招。
父母包办孩子自理差
“孩子动手动脚才能灵头灵脑。可如今本该由孩子做的事,多由父母代劳了,孩子做得越少,能力就会越低。”关一鸿举例,有的孩子三岁多了,吃饭还由家人喂,一顿饭往往要吃一两个小时;由于家长包办,有的小学生,连鞋带都不会系,鞋带松了就让鞋带耷拉一天。
吃饭、系鞋带都是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细节,但这透露出孩子是否具备生活自理能力。关一鸿称,生活自理能力与学习能力成正比,能自理的学生,成绩绝不差。
孩子很小,不会自己吃饭,家长担心营养供给不足,怎么办?关一鸿支招,吃饭时,在孩子面前铺张消毒桌布,面前放一个马蹄秒表,告知必须在20分钟内吃完饭,否则饭菜都会收起来。这样持续三天,保证孩子吃得又快又好。
“粗心”帽子别乱戴
关一鸿称,常有小学生家长反映,孩子考试时把“13”写成“31”,“b”看成“d”,在纠正和总结这些错误时,家长总爱把问题根源归结为“粗心”。如果这种错误时常发生,“粗心”的帽子就别乱戴。说明孩子的观察能力存在问题。
对于观察力缺失的孩子,家长应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观察事物,让孩子记录下事物间的细小差别,如树叶间的差别,又如各种水果果皮有哪些不同等。看似在玩,其实孩子从中得到了观察力的训练。
课上,有孩子注意力集中,有孩子易被外界吸引?关一鸿说,注意力集中时,人的听觉可过滤掉外界无关紧要的声音。注意力不集中,很多家长认为是孩子的学习态度问题,其实是误解,注意力是学习能力的一个分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说明孩子过滤筛选信息的能力较弱,无法判断分析哪些事是当下最该做的,哪些事是与己无关可过滤掉的。孩子上课分心,并非故意捣蛋,而是无意识之举。家长指责的帽子别乱戴,可通过专门的注意力训练方法进行矫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