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数学名师成长经历中学习什么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为了探索高中数学教师的成长规律,为年轻数学教师的成长提供经验与启示,张家界市一中杨建军老师申报了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特点与成长启示》,并获得批准立项。一年多来,课题组的老师们先后访谈了张思明、冯跃峰、张志华、熊跃农、胡如松等高中数学名师,并将访谈的结果发表在《湖南教育》(下旬刊)上。阅读这些访谈材料,我不仅很钦佩这些老师所取得的成绩,而且感到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们的成长经历中有不少可供年轻教师借鉴的经验,也让我们更加明了成为一个优秀的高中数学教师要努力的方向。
一、数学老师首先要喜欢数学,要能长期坚持开展初等数学解题研究
在所有访谈的数学名师中,他们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数学,并且长期开展初等数学解题研究。张志华老师从小就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冯跃峰老师也是从小就喜欢数学,对“数”特别敏感,喜欢严密的逻辑推理,尤其对民间的智力难题着迷,玩数学扑克是他少年时代的拿手戏,他在做学生时买不到《待定系数法》一书,就借来一本,工工整整把全书抄下来。熊跃农老师也曾经花了45天把朋友的一本《怎样列方程解应用题》全书抄了一遍。可见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真诚。
数学教师要善于解数学题目,这是自然的职业要求。正如熊跃农老师所说:“数学教师只有通过解题实践,才能熟悉所教内容,形成数学能力;才能灵活驾驭教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解题指导。当学生遇到解题困惑时,才能把自己解题时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所获等通过解题实践生动、鲜活、艺术地表达出来,与所教学生分享,才能对教学对象给予适时的启发、恰到好处的点拨和简练精当的指导。否则,只能是生硬地将参考书上的解答或问题的正确答案展现给学生,少了许多过程性的指导和情趣,从而也就缺少了师生互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条重要的培养途径。”但要长期坚持解题,特别是解答与所教学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数学题,甚至做一些初等数学研究,这对于一般老师来说很难做到,而这恰恰是一个数学老师成为名师显示其功力的重要方面。因为在初等数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切身地领悟数学的本质,体验数学探索的方法,有助于老师帮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学会寻求解题思路。而如果长期不想数学问题,对数学问题的感悟能力就会下降,数学推理能力也就随之下降。所以,数学老师要坚持解题,最好做些数学研究。从访谈的老师来看,他们的解题能力都非常强,熊跃农老师解了上万道数学习题,冯跃峰、胡如松老师都经常研究高难度的数学竞赛题,张思明老师长期做数学建模问题研究,张志华老师则是不等式研究专家。他解决了匡继昌教授出版的名著《常用不等式》首版所列的23个未解决不等式问题的第二和第四个,并由问题4导出了一个经典恒等式,发现了范德蒙(Vandermonde)行列式与平均的关联,找到了n个正数对数平均和指数平均一般形式,指出并完善了国际不等式专家教授有关凸函数的一个错误结论,证明和推广了涉及单形棱切球半径的一个不等式猜想,得到了一个困扰约旦老教授Hajja近30年的棱切球半径由半棱长表示的公式,这些成果都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取得的。
二、要做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必须让学生喜欢你上的数学课
数学名师不仅要师德高尚、具有人格魅力,还必须业务精湛、在课堂上深受学生欢迎。正如胡如松老师所说:“如果要把教师分成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那么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课堂教学。一个教师如果课堂教学不得法,学生的考试成绩也不好,肯定是不合格的”,“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表现是他综合素质的标杆,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主要阵地在课堂。”而要练就学生欢迎的课堂教学艺术,需要广泛向同行学习,不断积累经验,经常开展教学反思,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
从访谈的名师材料中可以看到,为了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熊跃农老师在新教师阶段的两年内听课200多节,走遍了全区8个乡镇,几乎听遍了全区所有数学教师的课。胡如松老师不断探索课堂上教师提问、师生互动的艺术,善于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问题。
正是这些老师的高超教学艺术,他们都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学生。张思明老师通过带领学生做数学建模,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冯跃峰老师所教学生中有3人分别在第34、35、47届国际数学竞赛中获得金牌,近20名学生进入全国数学冬令营和国家集训队;张志华、熊跃农、胡如松老师都使得很多的学生步入名校的殿堂,圆了大学梦!
三、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坚持研究与写作,不断有文章发表
数学名师不能只会教学,还要会研究。胡如松老师对此感受最深,他认为:“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与研究可以相辅相成、齐头并进。他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教材,都很有感悟。他经常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组,使内容的呈现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张思明老师主持参与了多项课题研究,其中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学数学创新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获北京市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所有被访谈的老师都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张思明老师工作以来总共完成了近200万字的著作,其中50余篇被多家教育刊物转载,在全国和市级以上评比中共有9项成果获奖,所出版的专著《中学数学建模和导学探索的教学模式》、《数学建模走进中学课堂》、《张思明与数学课题学习》、《课题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案例》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冯跃峰老师在省级以上数学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有《棋盘上的组合数学》、《奥林匹克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组合构造》、《初等组合几何》等著作6本;张志华老师在国内外发表的论文超过百篇,有40多篇刊登在国际数学杂志上,其中13篇被SCI索引;熊跃农老师在50多家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研究及学习辅导文章近300篇,论文交流或获奖10余篇,参编出版了《特殊值漫谈》、《名师名题精析(高中数学卷)》等数学专业用书11本;胡如松老师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120余篇,主编或参编图书6部。可见,教学与研究、写作并不矛盾,名师都善于从教学中获得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写作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做教师不能放松读书学习,要善于寻求同行交流的机会
要做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胡如松老师说得好:教师要有表演艺术,要把课上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要将教学的每个环节落到实处,保证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要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既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能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应是解题高手,有培养学生在各级竞赛中摘金夺银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些,必须长期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
所有被访谈的老师都把读书、不断提升自己作为生活的必需,都长期坚持订阅各种中外专业杂志。冯跃峰老师阅读和钻研了大量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竞赛书籍,长期坚持订阅《数学教育学报》、《数学通报》等中外专业杂志20多种。张志华老师为了掌握不等式研究的一些最新动态和信息,每年订阅10种数学杂志,每次出差都要购买一定数量的数学书籍,几十年下来,书房都成了一个小小数学图书馆。“实在难以购到资料和杂志,我就厚着脸皮向作者要,或者请别人到北京图书馆帮忙复印”。熊跃农老师建议老师们多阅读诸如《数学史》、《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以及《数学的源与流》等方面的书籍,他觉得经常读教学以外的数学书,对做好一个高中数学老师同样是十分必要的。
在工作中,名师们都会自觉寻找机会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参加一些学术会议。有时候学校不能提供差旅费的时候就自费参加。他们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扩大了自己的影响,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
以上只是学习名师访谈材料的一点粗浅体会。优秀高中数学教师给我们的启示应该远远不止这些。虽然所访谈的教师数量还不够多,访谈深度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但五位优秀老师热爱教育事业,勤于研究写作,享受职业幸福,获得丰硕成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广大年轻老师认真去琢磨他们的特点,从中获取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营养。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