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家庭教育的基础,完善孩子的全面教育

标签:
家庭教育孩子 |
分类: 家庭教育 |
石晔
在中国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思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比自己过得好,而且绝大部分家长也是这样做的。当然也不剔除那些实在糟糕的家长,那种毫无责任感的家长,但这在中国的万万家庭中是何等的少,包括在那深山沟的家长是多么的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够走出穷山沟。当然这当中也有中国的现有国情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中国式教育”这个词语在国内外出现的频率已经很高了,而且现在很多的专家和学者都在致力于研究中国的教育现状,而且这个问题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思考,引发了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共同思考。因为这三者的教育是同样的重要,缺一不可。
谈及家庭教育我并非什么专家,但是作为中国万万家长中的普通一员,我也有我自己的一点想法和思考,在这里写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一下。
一、子女留在自己身边
让子女留在自己身边,这只是我们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做好学校教育补充的重要的一步。
在这里谈及家庭教育做好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主要是指在孩子在家庭环境下应该受到的教育。中国的传统就是很多的父母因为年轻时为了挣钱,有心却无力去很好地教育自己的子女,于是就把自己的子女托付给自己的父母,而作为爷爷奶奶,又怎么能够是父母式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呢?因为我们中国现在的爷爷奶奶辈里面有学问的比例是很小的。而这样重的任务又岂能完全交给我们的父母呢?
究其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自己家庭的实际困难。而这种现象在中国的比例还是很高的,因为我们的很多父母也是身不由己。这种人群主要在农村,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却不能够带在自己的身边,抑或即使带在身边也无暇去顾及到他们的成长。
二是自己的观念问题。这一现象也许不符合我们中国的国情,因为在中国大部分的父母是非常关心自己的子女成长的。但是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观念中没有那种很好地给自己子女造就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相应的教育。他们所做的也就仅仅是象征性地问问他们的学习情况,而这当中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没有?”,却很少关心他们的完成效果以及质量。
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作为家长的应该怎样做呢?怎样才算尽到了我们作为家长的义务呢?怎么样才不至于空着急,却又没有效果呢?
作为第一种情况也许我们很多人会觉得孤单无助,其实不然。现在在中国很多农民工子弟学校在各大城市都已经迅速成长起来了,所以我的建议是不到逼不得已尽量让自己的子女能够留在自己的父母身边。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父母永远是孩子最亲密的人,最值得交心的人。如果说孩子和父母有代沟的话,你可以想象他们与自己的爷爷奶奶的代沟会更大。当然这只是问题的第一步,但也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第二种情况正是家庭教育的重点问题,下面将进行细说。
二、在家庭生活中教育孩子
教育好孩子并非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这种事切忌杀鸡取卵,急于求成。其实我们的孩子在学校的时间也就八小时或者稍多一点,而其余的时间基本上是在家里度过的,所以说家庭的教育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关键的。大家也许在很多场合都会听到这样的话,你的孩子性格上像父亲,或者像母亲。这正好说明了我们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为我们在无形中、细微中影响着我们的子女!所以我们想做好家庭教育是很不容易的,是需要我们自身的很大注入。
1、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也是关键的一点,因为这是一个好的教育的前提。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辩论:“是逆境中更能出人才,还是顺境中更能出人才?”,对于这个命题我没有太多要说的,但是我认为在逆境中的人才需要付出很大努力,而且其本身也要有很强的意志力。当然我不否认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才,但是我觉得我们可以让我们的子女在顺境中成长,也就没有必要非得让其去经历磨难。
在这里,我觉得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主要是指养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的、和蔼的家庭环境。古语有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虽说是一句带笑的话,但其所包含的道理却很深。正所谓一方水养一方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我们作为家长的,首先得从自己做起,律人先律己,育人先育己。不要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做一些不该做的事,在孩子面前失去自己的威严,这样是很难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的,因为在他们看来:你们既如此,我又何必呢?
正因为此,我们应该从各方面做好孩子的表率,不要轻易地失信于我们的孩子。更重要的是保持家庭的和睦,让孩子有一种归属感、家庭的幸福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教育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2、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
性格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受父母性格的影响,因为孩子从来到人世以后,首先接触的就是父母和家庭环境。一般来说,从出生到学龄前这个阶段,孩子和父母接触的时间比较多,他们对父母的行为耳濡目染。父母不仅是孩子的长者,也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模仿的榜样,父母的举止、谈吐、音容、笑貌都会给孩子的性格发展打下深深的烙印。
那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养成那些良好的性格呢?
(1)、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2)、诚实、勤劳、正直、勇敢、热情、开朗的性格。
(3)、善于独立思考,善于观察,勤奋好学,具有自信心和独立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我们的父母怎样的家庭教育,得到的效果也是相应的。例如父母对孩子过分地照顾和保护,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独立活动。孩子的性格多半消极,依赖,缺乏独立性和忍耐力,不适应集体生活,遇事胆小,优柔寡断。父母对孩子缺乏抚爱,对孩子冷淡,置之不理。孩子的性格会变得冷淡,缺乏热情,甚至形成压抑,怪僻的性格。父母对孩子过于迁就,过于溺爱,孩子的性格特征大多表现为骄傲、放肆、任性、懒惰,有时表现为自私,不关心别人。父母对孩子过分严厉,孩子一般缺乏自尊心,性格容易变态,甚至还会形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虚伪性格。父母对孩子采取家而不娇,严格而又民主的态度,孩子性格特征大多表现为热情、直率、活泼、独立、大胆、自信、即不屈服权威、又尊重别人。
3、做孩子的知心人
我们做父母的确实感觉到了我们的艰辛,但是同时我们也要体会到他们的难处。我们在很多程度上需要去关心她们、呵护它们、理解他们,切忌不要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强加给我们的下一代,不要让他们完成自己未竟的梦想。在我们的青少年时代,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工作、事业、人生前途甚至家庭生活都由社会安排好了。但是今天,孩子们正在经受一种整体社会变迁的挑战,在两代人共同面临的历史性变化面前,孩子显然对环境有更深的认同,多元化的社会要求他们从小就养成应变能力,独立地做出判断和选择。就此而言,他们对新文化会有更多的认同,他们没有旧观点、旧框框、轻装上阵,又有接受能力的优势,因此必然会走在上一代的前面。所以我们很多时候需要去接受他们的一些观念,适时的补充自己的知识。
也只有我们能够真正地理解他们,才能够赢得他们的信任,得到他们的认可和真正内心的认同感,才能够减小我们和他们之间的代沟,做他们的生活中的朋友,知己。平时在生活中照顾他们,在学习中引导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中指引他们。基于这种情况下,我们所有作努力才不至于白费,才能够起到应有的效果。
总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只有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