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

(2021-09-03 20:41:46)
标签:

教育

教学

教师

分类: 教师成长

一天我偶然逛到书店,看到《不做教书匠》一书,便被深深吸引住。管建刚校长提纲挈领分别地讲述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我感触最深的是: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管校长说:此刻我们还需要静下心来做专业,把专业做到别人望尘莫及,然后,你将拥有自己的人生和天下。

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

一、寻求经验至上的专业策略

记得刚开始接一个班级时,一次作文课上,部分学生写作时纪律很不好,于是我走到后面说:“我现在站在后面,你们的一举一动我都看在眼里。”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许多。正当我暗自庆幸此方法管用时,一个孩子突然冒出一句:“老师,我刚才在干吗?”我一时愕然,没反应过来。“屁话!”那孩子很不屑地说了这样一句话,力道不大不小,正好全班都听到了。我那自尊心,被践踏得一无是处。接下来的课堂纪律可想而知,我分明看到窗户外面来接孩子的家长紧皱的眉头。

此时管校长心平气和的话语在我耳边回荡:年轻的老师们,失败已经给了我们珍贵的经验与教训,失败将成就你这匹未来的骏马,在失败这条路上,你已经知道哪个地方有坎,哪个地方有坑,下次怎么走,你将胸有成竹。

是呀,孩子的话不是没有道理,教师不可倚着为师的权威自欺或欺人,应该老老实实地找出课堂管理调控的方法,总结一下这次的经验与教训,进行客观的归因分析,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如管校长所说,老师是专业人士。

于是我请教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并从各个方面了解到这个学生的情况:她的年龄比其他孩子要小一岁,课堂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在家里是“六对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成天把她捧在手心,她是个比较有个性而又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往往不懂得在集体活动中遵守纪律。既然找到了根源,我又读了一些课堂管理的书籍,将其中相对应的策略进行摘录整理,逐一尝试、总结。比如,在课堂上,我从低年级儿童的心理出发,在较长时间的学习后,通过小游戏、讲故事等学生喜欢的方式,渗透课堂的纪律,并且很好地调节了课堂的气氛。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孩子们的课堂纪律意识在逐步加强,而相应,我的课堂调控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不断丰富的专业知识

书中有一个小故事,大意是这样的:一个伐木工人第一天砍了18棵树,第二天他加倍努力,却只砍了15棵树。第三天他还是很努力,可是只砍了10棵树。工人觉得很惭愧,跑到老板那里道歉,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好像力气越来越小了。老板问他:“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候?”“磨斧子?”工人诧异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哪里有工夫磨斧子!”

这则小故事让我不禁联系到自己,当我成天在埋怨孩子越来越难教的同时,我有没有仔细检查一下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充电时间呢。当我觉得教育越来越吃力时,我有没有想到自己多久没看书了,多久没认真思考了呢。

曾经听了王菘舟、于永正、窦桂梅等特级教师的课后,感慨:太精彩!太棒了!那一句句信手拈来的排比句,那诗意的课堂,那无数激情澎湃的话语,那深厚的文化底蕴,把孩子们带入了当时的情境,进入了文本,尽情地跟作者交流,同时也让我们听课的老师沉浸其中,反复体味。但是当我听到窦桂梅为了教《秋天的怀念》,将史铁生所有的作品全部读完;于永正备课前要求先背会整篇课文,我才知道他们成功的背后,是多么丰富的内涵与广博的学识在支撑着。阅读,广泛的阅读,是广博学识的最好方式,作为一线的教师尤其应该是读书人,将平时埋怨、喊苦的时间用来读书,用书香来滋养我们的心灵,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的能力提高了,更易得到学生的信赖。

三、培育博大的专业情怀

有爱才有教育,教师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爱自己的学生,才具备教育好学生的权利,才有可能收获教育的精彩。正如管校长所说的:“一个真正的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深刻的,不只关注其今天,更关注其明天;不只关注其智力,更关注其情感;不只关注其基石,更关注其创造。”记得班上有个孩子叫石磊,每天上学迟到,作业偷工减料,双手伸出来是黑黑的,尤其是指甲,那种黑是根深蒂固的,很难洗掉。很多女孩子都不喜欢跟他玩,班级的行规分因此也扣了许多。后来我了解到他父母很早就离异了,他跟着父亲一起生活。7岁时父亲在外地找了个后妈,就把石磊扔在年迈的爷爷奶奶那里。知道了这些情况后,自然地,我特别留意了这个孩子,早操时摸摸他的头;衣服脏了,就小声提醒他该换衣服了;小手脏了,就倒洗手液给他,叮嘱一定要洗干净。爱是相互的,每天坚持做这些小事,石磊逐渐感受到了这份爱,慢慢变得爱干净了。

四、寻找专业伙伴同行

一天工作完之后,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这一天很忙,感觉很累。但是仔细回顾一下今天又好像什么都没做。作为教师,如果每一天都平庸度过,那三五年之后,我们唯一收获的可能就只有不断攀升的年龄了。管校长说:“现代教师需要在蜡烛燃烧照亮学生的同时,擦亮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需要改变,改变工作的状态和人生行走的方式,改变蜡炬成灰后,连泪也干了的喑哑人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的普及,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也逐渐走进了学校教育博客。去年在网上申请了一个博客,每天工作之余便会把当天在学校里所发生的点点滴滴通过电脑记录下来,同时加上自己的一点思考,发表在网上。每天坚持纪录,逐渐地,我博客的访问量越来越高了,评论的话语也越来越多了:其中有同事热情洋溢的鼓励声,还有同行们的献计献策。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每次都会有思维的触动。我还经常访问其他人的教育博客,欣赏着他们的教育智慧,惊叹于他们对待孩子的良苦用心。从中汲取更大的动力,不断前进,不断成长。

《不做教书匠》一书在教学沉浮中,犹如灯塔,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引领我们步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高峰。

(来源:中国论文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