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一、忠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教师的劳动特点是长期性、复杂性,它不是单凭经济手段、行政命令及立法措施所能规范的,教师为认识自己的劳动对象并能掌握和改变他们所需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是无法估量的,工作量往往超过社会规定的时间和空间,甚至有时还要超越他们自身的负荷,倾注全部精力和心血,而所得的劳动报酬却往往和他们的劳动支出不相适应。因此,教师只有具备远大的理想和献身精神,充分认识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才能树立从事教育事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以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二、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
热爱学生与否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因此,教师热爱学生应该表现在对学生的全面关心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倾注到每个学生的身上,对他们做到既严格要求,又尊重信任。不侮辱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学生。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具有不同性格的学生,使他们发展各自兴趣、爱好和特长。不只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对学生要做到严慈相济、情理结合。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前途,对学生负责,要以符合时代特色的新思想、新道德和新观念教育青年一代。特别要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三、集体主义观念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所学校要发展,首先靠的是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教育学生要靠教师集体的劳动智慧。教师集体是一个由执行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组成的复杂整体,要使这一集体能够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有效地进行工作,所有成员的协调一致非常必要。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负责,同时,彼此之间还要对整个“事业”负责。如教师所教的每门学科都是形成学生完美个性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各科教师就不能采取贬低其他学科的方式来提高本学科的威信。教师钻研教材主要依靠个体劳动,教学活动也往往是单独进行,这就容易造成一种假象,似乎教育工作的成绩仅仅取决于教师个人的努力。其实这种个体性劳动的形式更需要教师确立正确的集体观,正确处理好教师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做到彼此尊重,相互支持,通力协作,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整体提升。
四、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渊博的知识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
教师的劳动始终具有示范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去影响学生,他们的品德修养、道德情操、作风仪表、治学精神以至劳动态度都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表率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都无法代替的。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固然许多事有赖于学校的一般规章,但是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跟学生面对面交往的教师个性,教师的个性对年轻人的心灵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无论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可见教师自身的修养和业务的提高显得特别重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以及国际交往的频繁和深入,人们的行为习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等在不同文化和思想的交流碰撞中会发生新的变化。广大教师要能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的同时,树立全球意识,从面向世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教师首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我,不仅要具有高超的业务能力,而且要有高尚的师德风范,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己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应该在自己的一切行为举止中,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知识素养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