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心理效应化解学生心理障碍

标签:
班主任教育班级管理 |
分类: 班级管理 |
在传统的班主任工作中,对于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一般来说,都比较习惯于从思想方面认定。但正如杜威所说:“我们所需要的是儿童以整个的身体和整个的心灵来到学校,并以更圆满发展的心灵和甚至更健全的身体离开学校。”因此,新时期的班主任应该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师”,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去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适时运用“狄德罗效应”,消融“厌学症”
18世纪法国有位哲学家名叫丹尼斯·狄德罗。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寻找感觉时,总觉得家具的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被更新。当居室的设施终于跟上睡袍的档次后,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给胁迫了”。两百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狄德罗效应”,亦称之为“配套效应”。
虽然这一现象反映的是人们生活中的心理现象,但它对于目前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有着许多有益的启示。厌学症和考试综合症,说到底是学生在学习中的自卑感导致的。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写道:“令人痛心地看到,只因师生之间没有任何精神纽带的维系,而孩子则丝毫不向教师披露自己的心灵,即使精通自己科目的教师所进行的教育有时也会变为一场残酷的斗争。”因而对于患有厌学症和考试综合症的学生,班主任千万不能寄期望于一声断喝使其猛醒;相反,埋怨和责怪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使他们“旧痕未消又添新伤”,应该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去鼓励学生找回自我,找回做人的尊严。学生总会在某些方面有特殊的兴趣或禀赋,班主任可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地设置目标,适时地送给学生一件目标“睡袍”,创设一些条件去发展他的某方面兴趣,使他取得一定的成绩,进而振奋起他的精神,促使其奋起直追,迎头赶上。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自我转化的内在动机,实现行为配套的自主要求,从而增强教育的效果,让学生早日走出困境。
适当运用“南风效应”,化解“对立破坏症”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经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南风和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此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南风效应”。
在中学生心理障碍中,最具有危害性也最容易引起教师反感的,就是对立破坏症,这是一个人在屡遭挫折引起不满时表现出的一种异常心理。当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对待自己的错误或对老师、同学失去信任时,一旦受到批评便会产生对立情绪。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十分敏感,有时别人无意看他一眼或与其他人讨论一些与他无关的事,也会被认为是对自己的嘲弄和挑衅,从而产生报复心理。他们对老师的正确指导教育,轻则不理,重则寻机报复,故意顶撞,给老师难堪。更有甚者,用破坏、捣乱来发泄心中不满,搞恶作剧,戏弄别人、殴打同学、破坏集体纪律和财产,以别人的痛苦求得自己心理短暂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