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内涵提素质,造就名优教师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在当代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教师的工作职能出现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直接表现为极大地增强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创造性质,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经历着一个又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教师自我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已成为各个学校的办学奋斗目标。作为办学前提之一的教师队伍的素质,更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要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拥有一大批德高业精的师资队伍,正所谓“名师铸就名校”,学校名师荟萃方可人才辈出。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那么,如何建设一支献身教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多渠道搭建成长平台,着力提升教师内涵素质
多途径、多措施的培养与过程化、档案化的管理,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了提高、拔尖的有利环境。如,开办各类培训班,吸纳各学科教师参与培训研修;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对名师培养对象的个人发展进行时时关注与重点帮扶;建立进修深造机制,选送名师培养对象参加学历提高与专项进修培训;加大考察交流力度,选派名师培养对象到名校、重点学校进行学习锻炼;进行“星级教师”评比,形成名优教师梯队,促进个体发展目标的定向和定位。
二、立足教育实践 ,以人为本鼓励自主发展
如何促进不同层面的教师自主地朝着预定的目标去发展?笔者认为必须正视和尊重教师的需求、兴趣、爱好,坚持以人为本,即以教师的成长发展为本,从教师的特点和实际出发,在符合教师发展需求的校本研修实践中学习、反思,再学习、再反思,从而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受到教育,得到较快的发展。名优教师理论功底扎实、自我发展内驱力强,对此类教师,培训的对策则是要为他们搭建广阔的展示舞台,提供丰富的精神支持,使其对内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头雁,对外真正成为代表学校形象的活“名片”。骨干教师是学校的中流砥柱,他们业务素质强,自我要求高,工作积极主动,但其理论功底、教学特色离真正意义上的名优教师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就应为他们安排理论学习,外出观摩,听取专家报告、进行学术交流等活动,为他们“充电加油”,促进其尽快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并向专家型、研究型教师发展。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精力旺盛,但是教育教学经验、协调管理能力不足,需要一个较长期的提升过程。对他们的引导和培训应该无微不至,不遗余力!每一项专题活动,每一项常规性工作,都凝聚着学校领导、名优教师悉心指导的心血和汗水。通过压担子、搭梯子、建台子,多管齐下,来加快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多渠道磨课 ,彰显课堂教学智慧
磨课活动的开展,给许多教师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给予了教师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和锻炼成长的机会。在磨课的过程中,有同伴之间的交流切磋,有前辈高瞻远瞩的引领,有智慧的碰撞,有深刻的启发,有豁然开朗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还有精神层面上的对治学的严谨态度,对教学的执著追求。因此,磨课价值在于学校和教师的共同成长,磨课的成果应该是任教者个人创新和参与者碰撞成果的整合。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磨与反思之中,它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磨课绝对不是追求完美的课堂,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平提升的一个“抓手”,更是学校教师协作体发展的主打平台。对青年教师来说,该“磨”的内容有很多,如教态、语言、板书、课堂应变能力等都需要反复打磨。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也可以给年轻教师磨课的同时,继续锤炼自己,扬长避短,向优秀教师、特级教师靠拢。
造就名师,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时代、我们民族的呼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复兴的希望在教师,而教师复兴的高度则在名师。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