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不需要形象大使

(2021-08-11 23:12:22)
标签:

教育

教学

教师

分类: 教师成长

杨强劲

作为“读书推广形象大使”,白岩松曾对自己扮演这样的角色深感“一分伤感,九分紧迫”,他说:为什么吃饭没有形象大使和宣传大使,而读书却要设一个形象大使去推广?对于人生来说,读书不该和吃饭一样吗?吃饭是要解决肉体的营养和饥饿的问题,而读书就是要解决精神和灵魂的营养和饥饿问题。

读书,不需要形象大使

白岩松的话直白地揭露出了当下社会的一个病症——阅读日渐远离人们的生活,成为许多人无法触及的东西。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实际上不在于外部客观环境,而是在于自我的认识和价值追求。

作为肩负文化传承和人格塑造的教师,我们也许是情有所钟,早就在心中播下了甘为人梯的种子,如愿以偿地走进了学校;也许是阴差阳错,还没有弄清楚怎么回事,稀里糊涂地走进了学校;也许是无可奈何,没有了更好的人生去路,勉为其难地走进了学校。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现实是,我们已经是教师了,而教师的思想和精神世界应该如同一汪清澈的泉水,源源不断,唯有如此才能用汩汩细流滋润学生的心田,育化学生的人格。倘若没有了阅读所获得的浩瀚海洋,还有什么能够给这汪泉源不断地注入生机与活力呢?一个教师,唯有在阅读中才能维持灵魂的生存与精神的成长。

诗人普希金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阅读理当成为教师生活的一个部分。

教师读书首先要多读一读“无用之书”。这里的“无用之书”指的是那些看似与我们的职称评定、教学能力、物质待遇、生活质量等无关的书籍。教育是一个摈弃功利色彩,充满温暖和善良的事业,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就是不带任何急功近利之心去读一读哲学,读一读人文,读一读历史,在这些往往被摆放在书店角落里的书籍中,找寻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和意义,扩展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求教育之灵动自如,正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乡村教师黄行福说:“我总觉得,读书是人一生中莫大的幸福。每当我忙完了手上的工作,捧起书本时,就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一切的烦恼都会烟消云散。”

阅读这些书,能够改变我们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能够使我们的教育智慧焕发;能让我们闪耀睿智的光芒、充满创造的快乐;还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每当我们的目光掠过那一页页厚重的文字,每当我们的思绪在与书籍作者的碰撞中激发出诸多的智慧火光,每当我们的视角在阅读中得以更加全面而系统,我们是否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呢?在阅读中我们可以让枯燥的生活变得有意义,让工作永葆活力,让我们的心灵永远保持简单、澄澈与宁静。

教师其次还要多读一读“有用之书”。这里的有用指的是有益于我们的教育水平提高和有益于我们的职业发展之书。在我的身边有一批教师从教多年却似乎从未读过诸如教育学、心理学一类的书籍,这是一件多么令人不安的事情。

我们每天面对的是最生动最富有变化性的孩子,他们的心理状态千变万化,如果我们不能通过阅读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又如何能够有效地应对这一切呢?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他们的成长环境、心智水平、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各不相同,在其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诉求不同,接受能力不同。面对他们,不是面对具体的事物,教育他们,不是硬性灌输,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行为需要有专业思想的引领、专业知识的支撑。而思想和知识,首先只能从阅读中获得,通过阅读,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方能使自己的教育行为日趋完善,使教育不断走向成功。

教师还应了解学科教学的发展史,为构建自己的知识和学术背景而努力。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教师应当掌握;对本专业新的理论与探究发现,应当保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对教学中出现的有价值的问题,应当在阅读中寻找解决的办法。

在专业阅读中,我们要走近大师,读一读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等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论著作;要读一读当下教育专家,如李希贵、魏书生、于漪、朱永新、肖川等人的著述;要读一读教学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如李镇西、窦桂梅等人的教学随想。读这样的作品,不仅可以让我们熟悉一些前沿的理论,居高临下审视教育,把握本质,还能够让我们在记忆的宝库中储存大量鲜活的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其中有很多作品蕴含着的深意与教育之道相通相关,能为我们的职业发展打开全新的视窗。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幸福的教师都会热爱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当作一种生活习惯。教师专注读书,乃是摆脱名缰利索、感受专业幸福的一剂良药,因为那些充满哲理、富有诗意、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书籍,给教师以睿智的眼光、深沉的思想,去发现生命的真谛,去参悟教育的意义,让教师从容行走于美好的教育世界。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肥东县锦弘中学)

(中国教师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