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当代教师必备的素质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李方安
所谓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中,高效地获取信息、创造性地加工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有效地应用信息的综合素质。考虑教师职业的教育性特点,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包含信息导航、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心理教育和信息道德教育等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信息时代的特征所决定
1.信息资源成为社会的战略资源。国际通信联合组织发布的(全球共享基本通信与信息服务声明)概括了知识与信息在信息时代的五大价值:(1)知识与信息是正在形成的全球信息社会的生命线与社会基础;(2)知识与信息是发展中信息经济的主要资源;(3)知识与信息是日益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的中心,并正在促进一个以一系列崭新的遥距模式为特征的遥距经济(teleeconomy)的产生和发展;(4)知识与信息将对国际劳动力市场的划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决定企业与国家经济的竞争能力,并且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与模式;(5)知识与信息比任何时候都更具有威力,它们将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主要商品,是效率与效益的关键所在。
2.信息总量急剧增加,更新速度越来越快。面对海量的信息,研究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去获取、处理和利用各种信息就显得特别重要。
3.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发生了全新的变化。生产转向依靠高新技术、智力资源;人际沟通和交流方式变得多样、高效;思维方式由线性思维逐渐过渡到立体网络思维,大幅度拓展了人类的思维空间。
二、信息时代所要求的新型人才的特点所决定
1.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日本学者增田米二在其论文(信息社会给教育的影响)中指出:“信息社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会生产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人,信息社会的教育亦可称信息能力教育。”在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基础。具备迅速地获取信息、有效地利用信息、创造性地再现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时代的基本能力。
2.学会学习的能力。信息时代意味着知识的不断更新,所以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地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包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构成。学会学习能力的养成是建立在获得信息、更新信息、应用信息基础之上的,因为信息时代意味着知识正在不断更新,任何人都不可能获得可供使用终生的“万能知识”。
3.具有创新精神。提倡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也是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信息时代是一个信息资源丰富的时代,新型人才应具有自主的意识、批判的精神、判断是非的能力以及应付变化不定的环境所需要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创新精神是时代的灵魂。
4.高尚的信息道德品质。加强个人修养,遵循信息伦理规范,树立道德主体意识,增强自身的道德判断能力,资源共享,是尊重知识、尊重多元文化所必需的品质。
三、信息技术给教育带采巨大影响
1、教育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具体表现:(1)知识信息的快速增长,要求教育不能再以向学生传递信息量的多少来衡量教学的效果,而要把观念转到培养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上,掌握如何获取信息的方法。(2)由于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因此,教育概念不能只局限于学校教育,而应扩展到人的一生,即学校教育应被“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所代替。(3)信息时代要求教育培养学生的独创性,不仅培养学生能够迅速把握科学技术的新动态、新发展,而且还使他们学会如何利用这些信息,进行选择、分析、再生新的知识。
2.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元化。课堂教学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现代传播媒体的发展不断突破时空对教育的束缚,使“非同步教学”得到长足的发展,电视、报刊、广播、远程教育以及互联网都成为他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
3.教师角色发生转换。教师由知识信息的传递、灌输的角色转化为获取知识信息的指导者。“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Do教师要激励学生思考,就必须把握学科发展的动态,掌握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成为一名顾问,就必须具有远见卓识;教师要发展师生间的和谐的关系,就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教育、心理知识,了解社会上对学生有巨大影响的思潮等信息。所有这些角色的胜任都离不开教师的信息素养。
四、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现实意义
1.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是顺利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关于教育信息化,流行的说法是指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1doMatbnT凹hn0108yinEducadOn)。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利用和开发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其适应社会信息化的要求。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展和推进教育信息化并采取一系列举措。其中包括:把信息技术教育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把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作为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把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把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的标准和合格教师的必备素质等。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现代技术如何先进,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仍然十分重要,并且对教师素质要求只会更高,并对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顺利进行起着关键性作用。尤其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处理和应用信息,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等越来越是信息时代合格教师的必备素质。
2.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创新教育的实施靠的是创新型的教师。一个创新型的教师,必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科学成果,将其积极应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教师。教师的创造性教育活动必须首先建立在掌握大量丰富信息的基础之上,这是创新的前提。教师只有运用科学的信息方法和手段迅速准确地掌握学科专业及相关领域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新的观点、新的创造发明以及新的发展动向等第一手信息资料,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和科研立足于学科前沿;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才能摈弃旧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保证取得创造性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不同国度、地区的高等院校、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教育机构所共享的网络教育资源是任何学校无法比拟的,不同学科的知识在网络的帮助下汇成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任由学习者邀游。许多优秀的教育网站可以使学习者在较短时间内涉猎尽可能多的内容,这样可以大大地开拓学习者的眼界,同时多样化的内容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所有这些对于一个缺乏信息素养的教师来说是难以想像的。
3.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终身学习已成为“21世纪的生存概念”。“现在,我们必须要接受‘终生学习’这个新概念。‘终生学习’使得接受教育由一项自行决定的个人投资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支出,因为全球的经济形势瞬息万变,每一个人必须不断通过学习来增强自己的能力。”囚学习已成了人们的需要,人始终处在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原因是“他必须从他的环境中不断地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中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为了求生存和求发展,他不得不继续学习。”O信息技术的进步,知识信息的激增及更新速度的加快,一方面要求人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人们所面临的问题变化不定,仅凭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已经不能解决问题。运用多种渠道获得最新和最准确的知识和信息,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便适应自己角色的变化。学校教育是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教师的信息素养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作好了准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具备敏感的信息意识,打下自觉地确定目标、自主地拟订学习计划、创造性地基于资源的学习的基础。
4.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教师专业化的新要求。教师专业化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教师专业化问题既是教师社会地位、社会形象提高的问题,又是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提高的问题。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它既包括学科专业化,也包括教育专业化。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无时不需要获取新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尤其面对复杂的、有时是无法预测的教育教学情况,面对选择、决定、调整、适应和处理突发事件等的多重使命,靠传统经验和直观的“开药方”式的教育方式已无法达到既定目标,及时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明察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自觉利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无一不是时代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师的信息素养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