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中老年教师要学会“三变”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了现代教育关注的焦点。现在年轻教师,他们凭借自身的优势,活跃在课改的最前沿,也成了这道风景线上最大的亮点。但是占教师群体相当比例的中老年教师,他们的发展还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他们好像成了课改春天遗忘的角落。那么怎样尽快让中老年教师适应新课改呢?笔者认为,中老年教师要学会“三变”。
一、变“自足”为“不足”
中老年教师对学校、对工作、对教育曾经充满热情,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心理趋向麻木,心态趋向于衰老,积极性随之减退,但自足心理越来越强。据调查,很多中老年教师已评上中级、高级教师,许多人一旦解决职称问题,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萌生了“高级一到手,奋斗就到头”的思想,同时看到自己退休在望,马上可以“平安着陆”,新课改就成了他们心中可有可无的东西了。常言道:“知不足方能进步”,为了消除中老教师这种心理,应让其清楚地认识到:过去单靠教学参考书和教学辅导杂志来备课已不入行了,中老年教师应善于从网络、博客中收集知识;过去只限于某一学科的知识,对其他学科的知识则知之甚少,这样很难适应新课改对开展综合课程教学的要求;过去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根教鞭进课堂已过时了,要学会使用多媒体教学,学会做教学课件,使课堂充满活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老年教师踏着新课改的步伐,与时俱进。
二、变“死水”为“活水”
俗话说:“姜是老的辣!”中老年教师凭借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曾经是教育战线上的“香饽饽”,考试学生出成绩,工作领导都赞扬,他们从来没有对自己的教学经验发生过怀疑。加上跨入这个年龄之后,也许就失去各种比赛、培训的机会,只能固守着那“一亩三分田”,学校内部组织的各种比赛,教学活动等也对中老年教师网开一面。由于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思想不能和时尚接轨,中老年教师的课堂大部分如一潭死水,平静得泛不起任何涟漪。有人说师生之间有一桶水和半桶水之别即可,目前看来此话已过时。信息时代,教师应是涓涓细流的活水,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水,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中老年教师,逐步地、比较系统地接受一些新思想、新理念,从而达到更新观念、改变教法的目的;其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让中老年教师都有机会接受培训,力争使培训覆盖面达到百分之百;还有专门设立中老年组,给予他们百分之百的参与机会,提供参加各类创优课、观察课、研讨课以及竞赛的机会,给中老年教师充分参与新课改搭建平台。
三、变“压力”为“动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中老年教师的身体状况与精力不如青年人,在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方面比年轻人要慢,在多媒体运用方面明显处于劣势……这方方面面的差距,使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压力,甚至有“谈课改色变”的感觉,那么怎样为他们减压呢?我想:应借课改之东风,化压力为动力,转变观念,有勇气和决心摒弃陈旧的“条条框框”,认真学习最新的理论和案例,和年轻的教师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相信自己以前是学科带头人,现在仍然会走在课改的前列,相信课改的东风一定会成为自己前进的不竭动力;在工作中,让我们中老年教师学着缓压、释压、迎压,学校要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在新课改中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领导要及时表扬和肯定,逐步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
新课改为沉寂的教育带来了生机,更为我们中老年教师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中老年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研水平,树立学习的信心,发挥潜在的优势,只有这样我们的课改才会春色满园。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