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新时期的教师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一、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人格是儿童心灵最灿烂的阳光。”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用丰富的知识去教育学生,还要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在现代教育观念中,教师应具备的现代人格特征是:有理想、有抱负、面向未来;博学、善思、勇创一流;自信、求异、立足创新;合作、宽容、充满爱心;公正、求实、完善自我;诚恳、开朗、胸怀袒达;拼搏、进取、荣辱不惊;求实、求真、淡泊名利;勤奋、奉献、甘为人梯。
二、以诚挚的爱心关注学生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师德的重要内容,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首先,教师要把爱洒给全体学生。这种爱不因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而改变,不因学生的相貌美丑而转移,不因学生的不同家庭背景而偏颇,也不因教师与学生的私人关系的亲疏而增减。教师的爱应该像阳光一样洒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教师那里得到温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难怪有人说:“教师之爱是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最佳的营养剂。”
其次,教师要学会以爱唤爱。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独生子女的国度。他们大多数以自我为中心,除了注意自己,他们并不注意其他的一切。他们缺少的是制约其未来发展的爱心和情商,没有自爱之心和爱人之情,即使有再高的智商,也会因为难以与人交流,难以促成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而产生智慧的撞击,难以激发创造的灵感。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担当“爱”的使命,利用教材中丰富的德育因素及时捕捉友善的花果,爱心的种子,顺着教学的春风精心播撒于学生正待播种的心田,再用师爱的雨露去滋润,使之扎根、发芽、茁壮。一旦他们有了爱心,他们就有了丰富的情爱去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爱心只有在爱的环境中才能产生和发展,教师只能以爱心去唤醒学生的爱。
再次,教师要用爱营造新型的师生关系。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应该是我们为人师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尤其是对待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一定要真心地去对待,诚心诚意地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热爱他们。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与人的个性因素密切相关,人只有在轻松、宽容、令人愉快的的环境中才会有创新。许多实验证明: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十分重要的。新时期的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走下讲台的哲人”,用诚挚的爱干好这项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关系到学生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太阳底下最伟大的事业。
三、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
新时期的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在“专”、“广”、“深”上下功夫。“专”就是指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俗话说,能者为师,为师就必须在自己的科学领域游刃有余。“广”就是指教师尽可能了解掌握其他各种门类、各种学科知识。当然,并不是要求教师成为无所不知的“百科全书”,但你的知识面越开阔,联系到哪一方面的知识就能做到信手拈来,左右逢源,让学生激励、喜悦、赞叹,并由衷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深”就是教师应当通晓并熟练掌握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这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论依据,也是将教师的教学经验水平提高到科研水平的重要前提,教师只有走进了这个殿堂,教学的瑰宝才会琳琅满目、探索不尽,一种兴味盎然、孜孜以求的情感就会油然而生。
四、以不断的创新改进教学
教师对学生产生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实际上,我们在实施创新教育中还存在种种弊端,一些教师怕搞“创新”影响班级纪律、影响考试成绩,便裹足不前。虽然在“培训学习”中也能接受创新教育的理论,但我认为,并未能真正理解其内涵,“学归学、做归做”,尤其是在期末考试前夕,大量的复习题、模拟试卷做得学生用老师的话来讲是“越来越糊涂”,而学生呢?白天在学校学,晚上在家学,在老师的指挥下机械运作,彻底成了应考的奴隶。试想:在没有一点属于学生自己的自由空间里,他们有何时间去创新、去发现?一位著名的学者曾说过:“一个好老师胜过一千台电教化教学设备。好教师可以利用电教设备,而电教设备却不能代替好教师。”所以,我们从教者必须顺应新时代的要求,迅速进入状态,彻底更新教学观念,努力做一名创新型的教师。
首先,新时期教师的职责以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科学研究表明,人类近30年获得的知识等于过去两千年的总和,预计到2050年人类所掌握的知识将是今天的近百倍,知识爆炸式增长和迅速更新,必须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其次,新时期教师扮演的角色不应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应当是与学生平等相待,教学相长的朋友。目前,在教材中有许多不注意学生身心特点,将某些认识强加给学生的现象,它不是以学生的眼光来认识事物,而是将成年人的研究成果,甚至是数十年的研究成果灌输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难以跟进,从而导致不少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切实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确定适度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经过努力确实能够跳起来摘到桃子,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欲望。
再次,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做一名“节目主持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找到真理。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老师不妨做一个“节目主持人”,在课堂上巧妙地引发话题,激励学生畅所欲言,当学生思维“卡壳“时教师予以及时点拨,当学生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应给以准确的概括和恰当的评价,不断引导学生向着既定的学习目标靠拢,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诚挚的爱心、渊博的知识、创新的意识使自己的生命放射出夺目的光彩,使学生前进的航程一帆风顺。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