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已经成为新时期、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大家知道,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则表现为:语文教育应具有丰富的内涵,要注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要遵循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要结合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略。由此可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新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设计,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与语文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时刻注意教学过程的自我反思应该是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
这里所说的“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反省、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以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它既具有研究性质,同时也是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要提高自我反思意识的能力。作为教师,要注意强化自我反思教学的意识,注意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因而可以要求自己针对自身教学活动中的想法和做法,每半学期写一次教学小结,甚至每讲一节课就进行一次教学小结,认真剖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教学反思,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观察学生所做出的各种反应,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行为与学生的反应之间动态的因果关系,从而为下次的决策提供充足的实践依据。只有这样的反思,才有利于教师把自己的各种思想观点、教学行为综合起来进行重审,从而对一些问题进行聚焦式的思考、验证或改进,以便进一步调整好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其次,要提高教学经验的质量。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同样需要教学经验的支撑。因此,语文教师既要拥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又不应该躺在“经验堆”上睡大觉,而应该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经常性的反思,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升华,实现一种质的飞跃。这样,教师就会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培养出一种爱岗敬业、虚心好学的良好品质,不断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且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和提高,教育教学的过程也会不断地趋于完美。我想,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使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借以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发展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何乐而不为呢?
既然教学反思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应该具体做些什么,如何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及措施呢?
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领悟情况。我觉得一节课下来,教师对自己教授的情况和学生的领悟情况应该做到心知肚明。无论是好是坏,是喜是悲,都应该做一下认真地剖析。剖析应力争做到全面,具体,可以不分巨细,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漂亮的开场白等,只要能够引起学生们的注意,或能激发自己的教学热忱、增强自己教学信心的,都应该引起自己的重视。
要反思教师课堂点拨的情况。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的“说”多于教师的“教”。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学生在课堂上状态如何,表现怎样,能否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否高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点拨是否到位。比如有些时候,教师把问题提了出来,可是无论教师怎么启发,学生就是答不出来。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深刻的反思,找到问题的症结,作好记录,以便再次进行教学时做好调整。与此相反,有时在教学过程中会偶然出现一个备课时不存在的环节,而这一环节恰恰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到达一个教学过程的顶点。如:在设计《雨巷》时,本打算由教师配乐朗诵,然后再找一两名学生来朗读,再进入教学过程,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学生非常喜欢这首诗,整整读了一节课,还余兴未尽。更让我惊讶的是,在第二课时解读诗歌内容时,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就理解得非常透彻。我把这一做法迁移到其它文本教学,也收到了同样的效果。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也应该及时地写下教学后记,并进行反思,以便把这种情况应用到下一轮授课,乃至其它文本的教学。
当然,除了自我剖析这种反思形式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进行反思。如:虚心向别的教师讨教,听别的教师讲课或者让别的教师听自己的课,彼此交流,互相学习,也能不断地完善自己。
总之,反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只有不断进行认真的反思,才能更快、更好地成长。自我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