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校本教研 |
分类: 教师成长 |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育的成败,而提高教师素质的根本途径就是校本教研。肃宁县第二实验小学在“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为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一、建全机构,完善管理
为了增强校本教研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学校首先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完善了以校委会为中心,教导处和教研组长为指导,以教师为主体的校本教研组织网络。为保障教研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各项教研制度。学期初学校各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学期末写出本学期详实的教研总结。把校本教研纳入教师年终考核,要求教师做到五勤:勤学习、勤思考、勤研究、勤实践、勤动笔。整个过程中,领导成员经常深入教研组指导并参与教研活动,大家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总结,使校本教研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强化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向书本学习。学校建成了教师阅览室,每年为教师订阅大量教育理论书籍和教育教学期刊及教育教学录相光盘,为每个办公室订阅《教师报》、《中国教育报》、《河北教育报》,供教师自由阅读。并积极开展生动活泼卓有成效的读书活动。如:好书推荐活动,导读式学习——“同读一本书”活动,读书沙龙活动。通过一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读书成为了教师们一种好习惯。
2.走出去学习。学校每年都要带领教师外出学习,沧州市内曾多次到青县实小,河间一小,沧县兴济镇小学,沧州市育红小学,新华小学参观学习。辽宁的盘锦,山东的烟台、龙口、德州实验小学,河南濮阳的子路小学,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三河市,都留下了他们学习的足迹。外出学习,使教师们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找到了差距,提高了认识。
3.专家引领。河北教育厅的韩清林厅长,全国JIP实验指导专家闫玉龙教授,市教育局沈局长,都曾来学校指导教科研工作,给教师们带来了新思想、新理念。县文教局的局长、教研室的业务主任及各学科教研员多次到我校深入课堂听课,并亲自参与教师教研活动,与教师平等交流,为学校教研指明方向。
三、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坚持开展同伴互助式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发展,逐步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学校把全校教师分成五个大教研组,以教研组教研为主体,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从备、说、讲、评四个环节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1.单元集体备课。为了整体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每个教研组规定时间地点,由教研组长负责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在个人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同头几位教师分单元集中备课。目的是以强代弱,整体把握教材,找准重难点,确立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及基本的教学方法。每课确定中心发言人,其他教师补充、质疑、争论,最后形成一致意见。在此基础上,每位教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备出自己的特色。
2.互相听评课。每周每个教研组推出一节公开课,本组教师全员听课并当天及时集体评课,其它教师自由选择听课。我们要求授课教师认真备课,争取为教师们提供有研讨价值的课例。听课教师要提前熟悉教材,认真听课并写好听课记录。一分为二的对课例作出点评。互相听评课活动真正实现了互助交流,合作提高。
3.滚动式课例研究。——由“会诊课”到“研讨课”到“精品课”。在集体互相听评课基础上,学校又进行了滚动式课例研究活动,授课教师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教案并进行复备,同时写出课后反思,在其他班再试再上,同组再评再上,直到满意为止。
4.开展一帮一,师带徒活动。随着校本教研的开展,学校形成了互助互学的氛围,在学校引领下,一些水平稍差的教师主动请优秀教师帮扶指导。一批骨干教师也主动指导年轻教师备好课、上好课。师带徒、一帮一使弱者变强,强者更强。同时培养了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为教师搭建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1.开好四种课:研讨课。对听课过程中有研究探讨价值的新课型,全校集中听课,研讨交流,为教师提供新思路、新教法,同时纠正典型问题。观摩课,对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较成熟的课全校观摩,集中点评,为教师指明课改方向。自录课,每学期为重点提高的青年教师进行课堂录相,先自己对照反思,然后教研组集体评课指导。评优课。每学年举行一次全校“创新杯”会课大赛,每位教师拿出自己最得意,最能代表自己教改成果的一节课,学校组成评委会集中评选。对研讨课、观摩课及会课大赛优秀课教师全校表彰。
2.进行四种比赛。每学期举行优秀教学设计评比,优秀课件制作评比,优秀教改论文评比,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师在交流和展示中得到提高。
五、强化反思,完善自我
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学校引导教师积极反思,反思每个教育教学过程,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提高。课后反思——课课有小记。教学过程反思——每周一教学随笔。学生思想教育反思——每月一德育案例。读书学习反思——天天写读书笔记。教研反思——每次活动必写心得。教改反思——每学期一教改论文。这些反思,将教师置于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实践者的位置,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从而不断超越自我,持续提升教育创新能力。
六、以教科研为先导,深化小课题研究
在常规教研的基础上,学校开展以校为本的课题研究。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们根据实际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具体问题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摸索研究,有的课题已初显成果。如:大量读写背语文学习改革,扩大了学生视野,提高了读写能力。作文教学改革让学生作文来源于生活,以我笔写我心,小组相互评议修改,激发了作文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学校教师编写的校本教材《诗文选编》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诵读资料,丰富了学生阅读积累。数学课中,以目标引领下的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数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等得到充分体现;音乐课中,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扎实推进的校本教研工作,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从而带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路漫漫兮其修远,抓好校本教研,让每位教师在学习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将是学校的一项长期工作。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