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病六态

标签:
语文学习复习方法 |
分类: 学好功课 |
语病知识不但是每年高考的“穆桂英”,阵阵不离,而且在整个试卷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中一个常考的有关“数”的问题,本来很简单,但学生因思想上的不重视,或没有系统的总结,而“易者亦难矣”,坦途跌跤,实在可惜。笔者谨陈陋见,列出语病中有关“数”可能致病的六种特征,希望能给广大师生备考带来些微方便。
一、歧义
一般是数词和量词构成的短语惹的祸。数量短语在定语、状语中的位置很活跃,可前可后,有时不影响意义,比如:三项工人的建议/工人的三项建议;有时却影响,比如:三个学校的校长/学校的三个校长。这就要求我们注意。
1、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2004年高考内蒙古卷)
“数百位”是修饰限定“死难者”,还是修饰限定“亲属”?位置前后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理解。可以考虑放在后面,意思就确定了。
2、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记念刘和珍君》)
“六个”是自治会,还是“职员”?有歧义。应放在“自治会”后面,“职员”的前面。或改“个”为“名”。
3、在距今6000年左右,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出土了绚丽多彩的彩陶器皿。
“在距今6000年左右”是时间状语,修饰中心词“出土”,那么出土的动作早就发生了,显然不对!应作定语,让“距今6000年左右”去修饰“绚丽多彩的彩陶器皿”。
更隐蔽的,还有可以表示数字的副词:个别医院的医生收受红包;许多机关的干部参加了先进性教育活动。
二、计算错误
语文中涉及数学的计算错误?!怎么可能!高考竟然考小学的乘除法!不是“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是什么?一般同学不会重视,也没有去重视进而去想的习惯。
1、经科学观测,木星绕太阳一周,大约需要十二年,比地球上的一岁大十二倍。
“大十二倍”那就是十三年。改“十二”为“十一”,或改为“是地球上一岁的十二倍”。
2、我市每千户人家的VCD机拥有量,从五年前的50台到今年的200台,增加了四倍。
“四倍”应为“三倍”。否则,基数加上增加了的“四倍”就是250台了。
我们知道,计算至少要两个数,然后才能得出结果。所以,计算错误的病症有很明显的特征:一般有三处数字出现,而且,有明显的词语表明了数字间的关系,否则不能构成算式。如上两例就有三处数字,且有“比、增加”这些词语来揭示数字间的关系。
再看一例:海水深度在200米以内的大陆架,蕴藏的石油有1500亿吨左右,约占地球已知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虽然有三处数字:200、1500、三分之一,但200与后两数字没有关系。因此就不会是计算错误。
计算错误,还应特别注意那些可以表示数的名词,比如“周、打、旬”等。这些词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和数词连用,因此,特征也很明显,容易判断。
比如:笔村有一棵年逾500旬的糯米糍荔枝树。据史料记载,笔村这种树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明朝时已普遍种植。一旬是十,“500旬”就是“5000”。因此“500多年”应改为“5000多年”。
三、数字的关系错误
这实际上也是计算错误,但与上面不同的是,它错的不是数字,而是反映数字间关系的词语。当然,它的判断也需要计算得出。注意了上面的要求,这点基本问题不大。比如:
东亭配件厂狠抓技术改造,每件产品的成本减少到原来的十分之八,即有原来的100元压缩为20元。
这题的“压缩为”就相当于算式中的等号,它不符合计算的结果。因此应改“为”为“了”。也可以改“减少到”为“减少了”。
同样的词还有“降了/降到、增加了/增加到”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计算错误和数字关系错误,在目前高考试卷格局的客观阅读(特别自然类科技说明文)中,常常被设置选项,因为错误太“微观”,很容易误判。此处就不展开了。
四、约数与确数
约数就是大约的数,也叫概数;确数就是准确的数。单个的数字是确数,但两个数字连用就有约数和确数之分。一般地,中间没有顿号的是约数,有顿号隔开的是确数。顿号此时相当于“和”,前后是并列关系。两数字能否并存是判断的关键!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七”和“八”之间不用标点,就表示很少,相当于“几”;若加标点,就表示准确的数,事实上“七”和“八”不能并存,只能取一种。“两三”亦然。
2、我们曾去过六、七个这样的购物中心,看到有二、三十位老人买这种健身器。
两处都误用,去掉顿号。
3、省委负责同志向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介绍了我省明年经济建设的总体规划。
此处正确,可以并存。即为“二线和三线的老同志”。
数字连用还要注意:
计时习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么蓝,几乎透明似的。
此时的“三五”虽无顿号隔开,但不是约数,它是计时习惯,“阴历十五”之意。《项脊轩志》有“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再如“二八”就是“十六岁”。
提成习惯:比如“三七开”和“四六分成”等
这三种数字的连用有明显的不同:表约数或确数的数字是相邻的、连续的;计时的则不连续,多是乘法;表提成的两个数字不但不连续,还应和为十,且后应有表示分成意义的动词出现。
五、重复
常见于组合的约数。表示约数有多种方式,相邻两数字连用是其一,还有一种就是数字和其他表示大约意义的词语组合,比如:十来个、百把人、九个左右、七个上下等。
从意义上看,不管多少部分组合,其中只能有一个是大约的数,仿佛多个正数相乘,只要有一个负数参加,结果就成了负数一样。从形式上看,有更明显的标志:正确的组合一般以一两个部分为常见,但错的组合常常以三个部分出现,重复的不是数字,而是其他有“大约”意义的词语。
1、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宝贝”市场统一零售价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左右。(2004年高考重庆卷)
“十几万元左右”是个组合数,其中的“几”和“左右”都是约数,只需一个。
2、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余元。(2004年高考吉林卷)
“三千多余元”中的“多”与“余”重复。
3、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两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2004年高考天津卷)
“中旬”与“前后”都是约数,组合后还是一个约数,只需一个。
每年高考前各家媒体都关注考生,于是“各位莘莘学子们”的说法充斥耳鼓,其实“莘莘”就是众多的意思,不必加“各位”和“们”。
六、用语不当
常见于倍数与分数。把数字往小里说,比如表降低、减少,不能用倍数,只能用分数;分数则不限。
1、这些软件如果单卖共要1000元,可合在一起才340元,价钱便宜了近三分之二。(98年全国高考题)
用分数,正确,不能说“便宜了近三倍”。若便宜了三倍,那就是便宜了3000元,原价至少比这还高,否则不但货物给你,还倒贴钱,那真成“跳楼价”,大甩卖,大亏本,大放血了。可以说大的数字是小的数字的多少倍,但不可以说小的数字是大的数字的多少倍。
2、这种模型车按国际一级方程赛车式样仿真缩小了32倍,从外观看,并不比玩具汽车大多少。(错误)
3、这种佳绩洁士波浪型牙刷比普通平面牙刷更能深入牙缝多达三分之一。(正确)
数字在病句中的问题虽然种类多且频率高,但并不复杂,只要我们把握了病症,就能条件反射,快速的联想推断。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出现的是数字,这当然很直观,我们容易注意,但如果是有表数字功能的词语(主要是副词),就隐蔽得多,容易溜出我们的注意力!所以,对病句中的数字和有表数字功能的词语,我们得多个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