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术之——引经据典法
标签:
语文作文学习复习方法 |
分类: 学好功课 |
引经据典、即是用已知公认的道理、原则作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的方法。人们在分析某一问题,论证某一观点时,为了把问题分析得更透彻,把道理论述得更充分,把观点论证得更正确,总之,为了增强论证的科学性、准确度、可信度和说服力,往往需要运用引言论证观点。它包括名人名言、古诗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话、谚语、警句、格言等。如2001年高考作文“诚
信”,许多考生引用了下面这些言论:“失信不立。”(《左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得黄金百千,不如得季布一诺。”(《史记》)“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了。”(大仲马)“诚实是最好的政策。”(富兰克林)“诚实重于珍宝。”(南斯拉夫谚语)“一两重的真诚,其值等于一吨重的聪明。”(德国谚语)“以德治国。”“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信用经济”(报纸)等。这些论据,由于是经过实践,为无数事实所证明,能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有很强的说服力,用时也给作文“立意”提供了思想观点,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下面三点:
一、引用的理论资料必须精粹,必须准确无误。这里所说的“精粹”,就是指少而精,不可连篇累牍。引言过长,使文章显得庞杂、繁冗、累赘,使人不得要领。所说的“准确无误”,是指内容与原文吻合。不能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二、对要引用的理论资料,理解必须正确,运用必须有针对性。这就是说,所引名言不可断章取义或牵强附会。“引”一定要引最关键、最能证明主旨的句子,不可不分主次,不分轻重,不管有用没用全部引用出来。
三、引用的方式应富于变化,引言应具有权威性。引用既有直接引用,又有间接引用,二者应相互变通,灵活运用。同时,在作文中为证明观点,不宜引用我同学怎么说,或父母怎么说,或老师教导我们如何如何等,因为这种论据权威性不强。
例1:
人生如河,一路颠簸,风起云涌,险象环生。艄公说得好,“有弃有取,有失有得。”的确,人生常有不如意,得失相随,成败难定。我们为了理想一路打拼,要想成功,需要具备诸多条件。比如健康,比如美貌,比如诚信,比如机敏……
在这诸多条件中,有一种东西永远不得舍弃,它天经地义地成为我们每一代人必须承袭的品格,它应超越所有的流行极品,而独享至尊地位。它是什么?——是诚信。
诚信,是人际交往中的一诺千金,一言九鼎,是生意场上的童叟无欺,货真价实。诚信的品格千古传诵,诚,乃人性的最善;信,是人应恪守的品格。
战国时的曾子,因为顽童的戏言而杀猪,为的就是“诚信”二字,这样就告诫子孙,为人者,“诚信”为先。
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无功而返,第三次立等孔明睡醒,其心可鉴,此一“诚”字;旷世奇才,卧龙出山,助刘备重整河山,三分天下,一生忠心耿耿,死而后已,此一“信”字。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信是为人的根本,一切财富,都源于诚信。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笃信“诚信是无形的资产”,在其创业初期,曾因自己的疏忽,延误了客户的档期,但他并没有逃避,而是逐户登门致歉。他不但挽回了经济损失,而且还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而今的李嘉诚被商界誉为“一代儒商”。
诚信,对于个人是笔无价的财富,对于国家民族更为重要。针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江总书记提出了新的治国方针——以德治国。这一决策,不但关乎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更关乎我们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
将诚信融入自身,可使人格熠熠生辉。
将诚信融入社会,可使国人其乐融融。
将诚信融入民族,可使国家实现复兴。
诚信无价。诚信需要呵护,诚信需要提倡,诚信需要光大。
简评:这是一篇成功的议论文,观点解明,思路清晰、流畅。特别在选材上,典型精当,分析传神。作者广征博引,无论是曾子杀猪,还是刘备三顾茅庐,抑或一代儒商李嘉诚的事例,都紧紧扣住了“诚信”的内涵,作了恰如其分的阐释与分析。
例2:
当蝶羽化而飞时,那款款的舞姿告诉我;她选择做茧化蛹,破茧成蝶的举动使生命无悔。当荆棘鸟找到那根最长最尖的刺时,那世界上最优美动听的歌声在宣告:选择扑向那最长的刺,用鲜血去浇开荆棘花,用生命歌唱世界的美丽。她的选择,饱含着她对世界的热爱。
有人说:“当一个人面临选择时,你便可以看见他所有的高贵与卑俗。”选择,在迈开脚步的同时也铸就人格。
面对纷乱的时代,孔子选择积极地入世传道,游说君主,教化人民,老子选择避世自清,以无为对有为。面对混乱的官场,李白高喊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骑鹿而去,王安石却吟着“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峰。”清者自清,洁身自好地奔波。不同的选择,但皆因内心的高洁正直而闪着各自缤纷的光彩。
身处乱世中的人无法选择时代,但他可以选择让世界因他而更美好。总是难忘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总是忆起文天祥“零丁洋里叹零丁”忧国忧民,总是感动于马丁·路德的那个人人平等的梦……如此忧乐的选择,政治家的忧喜虽没有诗人的洒脱无羁,但却是如此的坦荡广博,折射着他们的真诚与关爱,演绎着生命的精彩。
选择,心灵总会在现实中受到拘束,人总无力于选择自己出生的时代。但,如果放开这些约束,让心灵在更广的时空中飞翔、选择,心灵的选择,会让我们更感慨它的博大。就像池田大作问汤因比:“如果可以自由地选择出生的时间与地点,你会选择什么?”“我会选择在公元元年出生在欧亚大陆的交汇点,在那里看欧洲文明亚洲文明与埃及文明的交融、沟通与发展。”如此的心灵选择,汤因比无愧于历史的广博,哲学的睿智。
心灵的选择,无论有无时空界限,无论是诗人、政治家还是哲人,只要有博爱,关注生命,尊重世界,心系人民的忧乐、社会的方向,选择,总会让生命演绎精彩。
简评:这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作者以丰富的社会为历史知识,广涉中外,思接千载,引用了孔子、老子、李白、王安石、范仲淹、文天祥、马丁·路德、池田大作等人的事例,视通万里,思考深邃,说明“身处乱世的人无法选择时代,但可以选择世界因他而更美好”。
例3:
诵读精彩的段落:
1. 一幅画的布景成局,全凭有疏有密,有浓有淡,相间相成,方能错落有致。只密不疏,则必嫌迫塞。只疏不密,必嫌空松。只浓不淡,则嫌繁缛。只淡不浓,则嫌单薄。”
2. 当狂风在耳边呼啸时,你只当它是微风拂面,当暴雨在你头顶倾泻时,你只当它是屋檐滴水;当闪电在眼前肆虐时,你只当它是一丝亮光:人决不能在逆境面前低下头。
当鲜花在你眼前闪现时,你只当它是烟云过眼;当美酒在你面前飘香时,你只当它是风送荷香;当掌声在你耳边响起时,你只当它是几声蛙鸣:人决不能在成功面前忘乎所以。
3. 试试看,不是像企鹅那样静静地站在海边,翘首企盼机会的来临,而是如苍鹰一般不停地盘旋翻飞。
试试看,不是对峰回路转、杂草丛生的前途枉自嗟叹,而是披荆斩棘,举步探索。
试试看,不是囿于命运的禁锢,听凭命运的摆布,而是奋力敲击其神秘的门扉,使之洞开一个新天地。
4. 春兰秋菊,夏荷冬梅,这是大自然赋予季节的美丽芳华;春风梳柳,夜雨润花,这是造物主滋润芳华的天工神韵;杏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塞北,这是大自然诗情画意的精彩篇章。
5. 群山在无声中诉说伟岸,江河在无声中书写恢弘,蓝天在无声中袒露旷远,大地在无声中酿就永恒。人啊,亦在无声中,送走时光的星移斗转,笑看人间的月圆花瘦,把持心灵的阴晴曲直,掂量生命的跌宕浮沉……
6、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亚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诚信。在千年后的今天,这光华这火苗这烈焰竞成黯淡之势;于是,历史的洪钟叩响浑厚的清音,穿越时光的河流,震撼今人的灵魂:请守卫精神的火种,请重树做人立业之本——诚信。
7、“我”只有一个“我”,“众人”却有千万个“我”。“我”一呼,“众人”百应,而“众人”百应之声,自比我这“一呼”要响亮得多。所以善用这“回声”的,宜为“众人”之友;反之为“众人”之敌,便少有善终的。项羽力可拔山,气可盖世,自诩“万人敌”,然而终被一小小渔人,引入大泽,陷而覆亡;刘邦手无妇人之力,然而施政宽仁终于成事。故云所谓“御将之道”,实为“御人之道”,而“人”之大者,孰大于“天下之人”?“众人”的回声,可以小觑么?至于朋友之道,当然亦复如是,相如与廉颇之事,正是明证了。
8、生活,一个多大的概念?纵穿古今,横越中外。总之,它无处不在无所不包。
花木兰的人生字典中有孝勇二字,这便是她对生活的答案,于是身披战袍的她终于演义了一首感古动今的千古绝唱!
古今中外,那难以计数永卧沙场的将士,与敌人殊死搏斗不言退缩,因为他们对生活的答案就是:是军人,就要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生活便因此抹上了浓重的豪情壮志。
四百年前罗马鲜花广场上被熊熊烈火烧死的那个不屈的灵魂,毕生信守的人生答案便是坚持真理,几百年后的世人在仰望真理的同时,生活里又有了关于真理的动人色彩。
不甘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在仕途不如人意的迷惘中,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中得出了新的答案,于是在广阔山水中挥洒不羁情怀,挥毫成就一篇篇传世文章。
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的一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闪光历程,这也是他对生活唯一的答案,所以当他的骨灰撒向滚滚浪涛时,亿万人民痛哭失声,永远铭记这一伟大灵魂。
9、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
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
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里留下飘垂的金黄?
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
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
孩子握着风筝拍手:“是风。”
流浪者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梦。”
10、《水的联想》:
三千多年前,一位智者立于江畔,茫茫大江怒涛卷雪,奔腾东流。于是他发出了“逝者如斯夫”的感叹。从此,这一泓江水便与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哪里找不到它的身影?《诗经·关雎》中,屈子《离骚》中;李白的狂歌中,苏轼的豪放中;小谢的如练澄江中,清照的流水落花中……
凄美!后主凭栏,姜夔欲寄,它幻化为绵绵的细雨,如丝,牵动着脆弱的心弦。
雄浑!杜甫登台,润之击浪,它幻化为滚滚的波涛,如火,熔铸着激壮的豪情。
寂寞!贺铸临亭,柳永醉卧,它幻化为潺潺的流水,如风,飘零着翻飞的落红。
苍茫!若虚春江独立,东坡揽舟放歌,那“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诗句,曾牵动着多少人的袅袅情思。
一路奔涌,它消逝了湘君踏歌劲舞的激情,屈子抱憾投江的愤激,王勃光华四溢的才气。
一路低徊,它捎走了渊明的梦幻,乐天的谪恨,以及闻一多面对一潭死水的无奈。
一路东逝,化为泪,将离愁点染得凄凄惨惨;化为血,将豪气勃发得潇潇洒洒;化为酒,将人生酝酿得蓬蓬勃勃。
柔情似水,离愁似水,相思是水,女人是水。甚至康有为那剂医治大清疾症的良药也要以泪为引,以血为方。
大江东去,雄浑一族;小桥流水,婉约一派。滴泉飞瀑,柔波惊涛,一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月,那只是表面的点缀,而隐匿在深邃的夜幕后的,则是浩瀚的寰宇,它积淀着绵延的追忆,也翻滚着无尽的遐思……
立于水边,转过身来,你已是水。
[评析]文章汲取着五千年文化的滋养,流淌着历代文人墨客的情思。文思飞动,大气磅礴,激昂处似排山倒海,一泻千里;舒缓处如行云流水,俊逸洒脱。将文化散文的特质演绎得淋漓尽致。
11、选择是夸父的执着,选择是后羿的剑拔弩张,选择是“西北望天狼”遥遥一指的淋漓与洒脱,选择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绵长与哀婉。选择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选择又是买火柴的小女手中紧攥的温馨与幻想。
12、“凡事感激,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你的意志。感激拌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磨练觉醒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你该独立。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13、“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动听的二重奏,那么挫折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片波澜壮阔的大海,那么困厄则是其中一朵小小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是一望无际的天空,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朵小小的乌云。”(这是运用假设复句造的排比。)
14、气魄如虹,胸襟如海,屹立如山,意志如铁,一显身手,大展鸿图,英雄者也。
巍巍泰山托举着亘古不变的日月星辰,却也见证着兴衰更替的千朝万代。
滚滚长江澎湃着永不停息的千支万流,却也积淀着无与伦比的古老文明。
滔滔黄河荡涤着愈古千年的丰功伟绩,却也铭记着经久不衰的才人英雄。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华民族不乏人才,各朝各代亦不缺英雄。我们佩服勾践的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我们赞叹赢政的唯才是举,一把利剑统天下;我们惋惜霸王的兵败垓下,一身傲气传人间;我们悲叹岳飞的精忠报国,忠胆义魂埋大漠;但我最欣赏的却是信义天下,功高震主的终遭陷的韩信。
自古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君而事!刘邦可谓一代明君,韩信更是一将难得。面对汉王的知遇之恩,韩信便许之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然而面对韩信的忠心耿耿,刘邦就是显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他嫉妒韩信的军事才能,因为大汉疆土是靠韩信的攻城略地所得;他厌恶韩信的民心所向,因为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保帝位,他极力削弱韩信的势力,收兵削藩。当时时势三分,项羽、刘邦、韩信各据一方。三者中,韩信最强,声望最高,其谋臣洞察汉王有杀信之念,便劝韩信自立为王,统一天下。项羽亦派使臣劝韩信脱离汉王。然韩信人如其名,重信义,不愿背叛汉王,做忘恩负义的人,仍然为大汉江山鞠躬尽瘁。
然韩信虽无谋反之念,刘邦却有诛臣之心。自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刘邦待江山一定,便以莫须有的罪名扣押韩信,最终在萧何和吕后的合谋下,一代名将含冤九泉。但从其身上折射出来的忠信义气却弥漫了整个大汉国土。
山为之动摇,水为之哭泣,风为之悲鸣,举国人民为之痛哭悲泣!
对大汉,对刘邦韩信可谓忠信之至,但也是基于君臣之道,贤臣之为。与此相比,他对平民百姓的重信讲义就显得格外高贵。
对自己有一饭之恩的漂母,他感恩图报,许之以千金,并以母奉养!
对把自己扫地出门的府吏,他不计较前嫌,许之以百金,并以礼相待!
对令自己受胯下之辱的恶霸,他晓之以理,许之以无罪,并追封为官!
时势造英雄,乱世成就了这位所向披靡的忠义英雄,然时不利兮骓不逝,纵然天赐戾气于你,但时不与你,满腔豪情也只能付之东流。太多的遗憾,太多的悲哀,充斥了你的一生,却也成全了你的信义天下,流芳百世。
泰山崩,崩塌不了韩信的凌云壮志!
长江绝,绝迹不了韩信的孤胆英豪!
黄河封,封尘不了韩信的信义天下!
问世间谁堪称雄?唯韩信是也。
点评:所谓“芳草烟中寻粉黛,斜阳影里说英雄”,每一位国人都有一定的英雄情结,而泱泱大中国,历史上也曾涌现了无数豪杰。本文作者选材聚焦一点,极度推崇汉代大将韩信的英雄气概,他以详尽全面的史料勾勒其英雄本色,他以眩人耳目的铺排渲染其大丈夫气魄,他以大江大河相形而黯然失色烘托其精神千古不灭,写得气势恢弘,铿锵有力,酣畅淋漓,豪气冲天!的确,不失为一篇上乘之作。
15、漫漫求索。
我听到有人在江边独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他选择了“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忍着满腹经纶,一腔热血随着一江汨罗水而静静逝去,他饱尝了无尽的怨愤。但那千年之后仍让人为之涕泣的爱国情怀却穿越时空,永驻世人心中。他就是屈原。
燃烛吟诗。
我看见一个狂人正仗剑高歌。对长安有如火的相思,却又是选择“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他选择在痛苦中咽断箫声,登临天下千古名胜;他选择在悲寂中立于青冥长天之际,痛饮四万八千个日月。他受尽了抽刀断水水更流的长恨,但他的选择让他名垂青史而让后人为之赞叹!他就是李白。
苦雨品词。
我听到历史的磨盘在轰然作响。大丈夫披一身豪情冲向报国的前线。不料身后轰响而来的是小人的诽谤,昏君的猜疑。他忍受着屈辱和愤怒选择了为国的沉默。于是他像一粒铜豆在磨盘中滚动。他选择“把栏杆拍遍”,却在“山深闻鹧鸪”的凄凉中为国献出一生。是他的选择将这样一位将军逼成了伟大的词人,是他的选择将黑色的文字铭刻成为钢刀镌铸的人生。他就是辛弃疾。
漫长、遥远。
无言的冷月,永逝的春水。
在这穿越时空而亘古不变的选择中,我已心有所悟。
此时此刻,天外深处,正有清脆的歌声,悠悠而来。
16、在悠悠的元曲声中,你羽扇纶巾,峨冠博带,踏着那个豪杰争雄的时代的风尘,带着几分自信和从容,带着几分凄苦和无奈,向我们走来了。对耶?错耶?悲耶?喜耶?你摇头笑而不语。“生前身后名,全交与后人评说”。但你永远在历史的星空中,闪烁着耀眼的灼灼光华,激奋着多少后世豪杰!
但我却一直不懂,为你那人生的抉择。你本是南阳一耕夫,在那秀美的山色田园之中,你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怡养人生,尽情去过人人钦羡的归隐生活,而你却毅然出山,随刘备征战颠沛、操劳毕生;你本可以在刘备的任性出兵而导致的猇亭惨败后,面对残局洗手而去,或者“自立为成都之主”,但你却选择了无怨无悔地接手这个烂摊子,智退五路来敌,稳定了疲弱的蜀国;你本可以悠然高居丞相之位,颐指气使,享乐安逸,但你却又选择了六出祁山,为了先帝遗愿,为了那缥缈的复国之志,你鞠躬尽瘁,积劳成疾,面对老奸巨猾的司马懿,你无奈地倒下了,倒在秋风瑟瑟的五丈原,倒在蜀国子民的恸哭声中……
在一个个人生的岔路口上,你无悔地选择了你自己的路。或许有人不解甚至讥笑你的“愚忠”,或许有人对你的选择感到茫然。但历史湮没了该湮没的一切,也证明了该证明的一切。因为你的抉择都是心灵深处的抉择,都来自你那颗经世济民,报效知遇的赤诚之心。你心中没有丝毫的名利、宠辱、享乐之想,而是容有苍生民众的天下为公之心,抉择发自内心,便是无悔。当那一切淡去,你的抉择为你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古谁堪伯仲间!”这便是历史给你最好的评价!
历史不会忘记,你“一烧博望,二烧新野,三烧赤壁”的雄才伟略;历史不会忘记,你“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的战略决策;历史更不会忘记,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人格,在一次次人生、国家更是心灵的抉择中,你升华为历史星空中最亮的那颗星!
这便是在五丈原瑟瑟秋风中永生的诸葛孔明先生!
17、三十九岁的岳飞被杀了。一块中原大地般宽广的脊梁上,针针见血地负起沉雄的神州,“精忠报国”,这是母亲的至嘱,也是岳飞一生在遵循着的规则。他整日里忙于布阵、忙于杀敌、忙于将战表化作捷报,却不曾留意天子的夸奖中带着回钩,宫殿的檐角,已勾勒出“风波亭”的雏形。用龙书案后昏庸的半径去测量民间疾苦的周长,这就是那个时代的规则。于是,十二道金牌、十二个夜又将忠良捉拿,他的报国路,被秦桧之流弄得坑坑洼洼,险象环生。当他竖着的生命同一柄横刀勃然遭遇,他倒在了他的生命坐标上……夕阳涂制页页血帆,照亮了《满江红》的写作……
一匹马的旷野——历史的冷风景。
规则如风,无形无象,可人有血有肉,有绝对的精神。透过历史的规则,我们看到的,是人生的坐标,以及这一坐标上的大写的“人”字。
18、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
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绝顶;
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
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
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
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