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音乐教师专业化的策略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教师专业化的提出由来已久,尽管国内很早就开始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专业化培养,然而国内的许多大学教师入职门槛较低,后期培训不足,总体上,高校音乐教学方面存在着明显能力素质无法满足教学的矛盾、用与学之间的矛盾、教师教与学生学等多种矛盾。这些问题与当前职后教育不受重视、教师教育的系统性不足、教学模式去主体化、情景化等都有关联。
一、当前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音乐教师专业结构学习失衡
如前文所述,大多音乐专业教师来自于一些师范类学府,有些音乐教师来自专业高校,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学校,音乐教师所掌握的音乐类课程都十分有限,主要体现在课程类别少,课程学分少、课时不足等,这也阻碍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心理学与教育学这两门课程的学分与学时在各大高校安排得都不多,教师也无法真正联系实际进行深入浅出的教学。很多音乐类的教师真正参加工作后,会发现所学内容在实践中应用效果不行,或者自身掌握了较好较高的音乐技能,但无法将之传授给学生。
2.职后培训受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现阶段音乐专业教师没有享受应有的职后教育,原因是多样化的:首先,一些校级领导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而没有更多考虑教师的成长性,因此,将教师专业发展视作为教师本应自身探索发展的事务,并不纳入至正常的学校发展规划之中。其次,目前国内教育在职后教育上整体上缺乏经验,可供音乐教师受教育的方式及途径极其有限,这也制约了职后培训对音乐教师的作用。第三,职前职后教育尚未形成一个合理的体系,总体上各自为政,无法真正融会贯通,从而不能对音乐教师发挥应有的作用。
3.教师专业标准较低,缺乏教师专业化的评价机制
在推进一体化的进程中,我国尚欠缺相对系统、有效的音乐教师专业标准。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培养层次总体偏低。当前音乐教师的职前培养主要是长期实施的多级师范教育,如一些音乐中等师范教育、音乐专科师范教育和音乐本科师范教育。还有些音乐教师从音乐的高等学府中毕业后,进入其它一些高等学府任教。当前教育过度关注教师音乐相关知识的掌握,却不注重对广大教师开展全面测评,导致目前国内尚缺乏对于音乐教师相对系统和同时能阶段性适用的专业评价体系。除了音乐专业学校,许多音乐教师没有针对性的测评,他们是学校中“游离”的群体,相对工作压力不大,但同时晋升等相关发展途径与他们也经常失之交臂。
二、音乐方向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策略
1、树立起人本管理的指导理念,强化音乐方向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
积极建立起各层级的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机构,是促进教师发展规范化、专业化的第一步骤。各学校可以将本校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学者与专家组织起来进行探讨。一些规模不大的学校可能音乐类的教师并不多,可以联系兄弟院校共同组建。一些规模大的高职类院校可以设立系级别的组织,让音乐专业的高职音乐教师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各个层级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是为音乐教学、即将开展音乐教学的教师的专业发展订立培训方案、发展规划以及评价体系,并不断适度调整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监督广大音乐教师并定期实时向上级汇报工作状况。
其次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指导理念。教师的专业化一定程度上由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决定,而树立起“人本管理”理念,不断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趋势,可以有助于教师进一步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走向,发现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所在。换言之,音乐教师是艺术类的教师,不能拿一般教师的眼光来看到他们,在对这些教师进行指点或管理时,不应该盲目地追求一致性,应该尊重音乐教师的个性特性和个体差异,充分尊重他们个人专业发展的多样需求。高职院校组织应通过一定的手段实现组织与个体目标的契合,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并更好地为学生和学校服务。
2.研究并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职称评定政策,引领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方向
音乐教学是一门艺术类教学,音乐教师应以专业实践能力见长,教师的专业化应十分侧重他们的教学能力。事实上,国外的院校对音乐方向的教师也都以教学而非科研作为核心考核的。因此,应侧重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表现,关注那些能体现他们专业性的内容:例如音乐教师对于课程目标的制定、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摸索,教师本身对专业的熟悉与掌握程度以及接受教育培训情况、专业发展和继续教育计划,教师个人的长期教学计划等。
音乐教师职称评定政策的制定也应该纳入教师成长的重要部分,应当充分借鉴发达国家音乐教师能力标准,以及它所体现的先进职教理念及其能力构成,通过资格认证标准的设置和完善,来推动我国音乐方向师资队伍建设。尤其应该重视设立独立的符合当前国内音乐教育特点的职称评定标准,为广大教师特别是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做好导向。在职称评定时可以既参照普通高校的职称评定标准,又要根据音乐专业的特殊性,突出教师所特有的实践动手能力、结合节目编演等艺术类音乐教师的实践技能,制定合理的音乐教师职称评定政策。
3.关注音乐教师培养机制,为专业化发展创设氛围
这主要从两个方面建立相应的培养机制,一是成立独立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基金。努力建设起适合音乐教师发展的资金预算机制,例如鼓励新青年教师发展的“雏鹰”计划、精英教师特长发展规划等,配备合适的资金及其它物质资源以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例如:音乐学科带头人或学术带头人都配备相应的学术费与科研费;聘请业内知名的专家和教授来校讲学,同时实施走出去策略,如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此外,努力创设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氛围,从管理与专业两个方面对教师进行引导。例如将音乐教师根据管理等级划分成一级、二级、三级,鼓励进行晋升;在专业等级方面也进行一级、二级、三级的划分,通过严密的、规范化的相关政策与制度,使得教师奋斗精神充分发挥。根据保健与激励两方面因素,在确保教师的衣食住行的基础上,努力从荣誉、社会地位、自我实现等方面激发出教师的内在驱动力,让音乐教师在宽松快乐的工作环境中成长,提高工作效率。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