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分之一属家长“疑心病”

(2021-06-27 13:38:21)
标签:

家庭

教育

孩子

分类: 家庭教育

孩子明明没有心理问题,可是家长看到孩子情绪不好、不愿与自己交流、做事没有目标,就认为孩子心理有病,求助心理门诊。这类家长的“疑心病”日趋普遍,已经占到青少年心理门诊的五分之一左右。

五分之一属家长“疑心病”

天津亚健康康复中心副主任医师陈复平最近接待了一家3口———一个大学三年级女生的妈妈、姨妈和姥爷。他们抢着诉说:这个女生很聪明,顺利考入名牌大学,可是现在对什么都没兴趣,在学校没有朋友,回家后与家长的话越来越少。而且她从不干活,也不关心家人,不好好上课,甚至还出现了考试不及格。一家人非常着急,所以先偷偷到医院咨询,孩子是不是患了某种心理疾病,不然为什么表现这么冷漠、颓废。经详细询问,陈复平副主任医师得出结论,孩子没有问题,只是家长教育方法不对,从小过分干预孩子的成长和日常生活学习,慢慢形成孩子没有任何责任感,也没有什么同情心。

陈复平说,这种现象很普遍,孩子明明没有心理问题,家长在管理无力或说教无效的情况下,就认为孩子“有病”。陈分析原因说,现在媒体关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报道较多,导致家长对此敏感。

更根本的问题是,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十几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内分泌不稳定,情绪也不稳定,其生理特点决定了这段时间孩子性格表现多变。

另外,就是从小的教养问题。现在的孩子从小被管束、溺爱得太多。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出现意外,过多限制孩子行为,在婴幼儿期就不让孩子碰这个、拿那个,长此以往,不仅扼制了儿童的好奇心和喜欢劳动的天性,还容易培养出一个凡事伸手的孩子。家长过多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也使孩子没有需要的渴望,认为所有物质的得来都是理所应当的,继而发展为没有上进心。

据了解,现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人数接近心理门诊总量的40%,主要是健康中的心理问题和亚健康中的心理问题,极少一部分是高度焦虑、抑郁、强迫等类型的心理疾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