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APP进校园应以“非必要不安装”为原则

(2021-06-26 06:08:25)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时评

吴维煊

当前,进校园的APP非常多。按使用终端划分,可分为供教师使用的教师端APP、供学生使用的学生端APP,以及供家长使用的家长端APP。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要安装数个APP

APP进校园应以“非必要不安装”为原则

以教师端为例,“学习强国”“学习通”“掌上校园”“教师成长助手”等是教师频繁使用的APP,对教师自我研修及开展教育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应该普及和使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地方相关部门临时要求安装及使用的APP,如“时政学习”“安全知识”“普法知识每日一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教育学会的各类业务学习APP、学校层面的“乐享校园”……

调查显示,当前教师手机安装的教师端APP平均不低于12个,学生端、家长端的APP数量也不比教师端少。家长要想及时看到学校的各种通知,需安装接收通知的APP;要想查询孩子的考试成绩,需安装分数系统APP;要了解孩子在校的综合表现,也要安装相应的APP……学生端APP则更为细化,作业辅导类APP、解题APP、翻译APP,等等,很多APP要付费才能使用。

APP进校园是社会发展信息化使然,也是教育信息化及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部分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及智慧校园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想方设法购买、开发APP,占用了教师、学生及家长大量的时间,还助长了形式主义作风。

以教师培训类APP为例。相关部门会根据本部门的职责,要求教师安装学习培训类APP,各部门之间又缺少协调,教师要完成各种APP上的学习任务,每天至少要花费4小时。如果教师没有那么多时间学习,但又要完成考核任务,便采用多个学习视频同时静音播放的形式。从后台数据看,教师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且顺利通过了考试,但真正学到了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

APP种类过多、数量过滥,不仅起不到作用,还加重了教育的负担,助长了形式主义及弄虚作假行为。APP进校园,首先要厘清开发及安装APP的目的。厘清这一本源目的后,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合作,给APP挤水分、去产能,研发出真正对教育有用的精品APP。另外,学校要把好关,本着“非必要不安装”的原则,保证教师、学生及家长安装的每款APP都有效用。

(作者吴维煊,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