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班制教学让课后服务更有作为

(2021-06-08 06:38:17)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时评

周芳元

课后服务解决了“三点半”难题,但囿于学业压力、师资,不少地方的课后服务依然停留在为学生学业培优补差的阶段,甚至还有集体补上新课的现象。如此一来,课后服务便沦为延长学生学习时间、加大学生学习强度的工具,增加了学生压力。

走班制教学让课后服务更有作为

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当前,义务教育阶段还存在诸多不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如何让学习内容尽量适合学生?利用课后服务的契机,实行走班制教学不失为可行之举。

新高考改革以来,走班制教学在高中阶段普遍推广,而义务教育阶段却很少涉及。推动走班制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铺开,引领学生从小注重潜能发展,让学生所学的内容尽量适合学生,课后服务也会更有作为。一方面,可以解决家长无法按时接送子女的难题;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主、全面发展;同时,还有利于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特色的发展,还能与新高考衔接,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但是,在课后服务时间实行走班制教学,还需精心设计。

一方面,要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走班制教学,需要相应的条件:学生要有需求,学校要有师资和相关的设施设备及教学场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尚有难度,学校可以从学生需求出发,根据学校现有师资基础,创造条件开设相应课程,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满意。就近同类学校也可以实行资源共享,特别是师资方面的相互补充,引进和派出相关专业教师开展课后服务活动,实现课后服务抱团发展。

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发展学生潜能。学业发展和潜能发展并不冲突,甚至可以相辅相成、相互赋能。学生在校利用课堂时间发展学业,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发展潜能,这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良性循环。课后服务应当更注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缓解压力、释放天性、享受成长的舞台。同时,要将评价跟进到课后服务的各个环节,教师备课和教学、学生满意度、课程实际效果和综合评价等均需纳入课后服务评价范畴。

当然,课后服务非一日之功,需要长久坚持并不断完善。课后服务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学生潜能发展为根基,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赋能。

(作者周芳元,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