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学习方法之三: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2)

(2021-06-05 07:00:47)
标签:

语文

学习

复习

方法

分类: 学好功课

三、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表达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语言的结构关系,辨明作品语气,理解作者意图。同时,它也可以使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更为充分、完美、清晰地表达出来。

语文学习方法之三: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2)

现在通行的标点符号共十六种,分为点号和标号两大类。点号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分号、逗号和顿号。标号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着重号、间隔号、连接号、书名号、专名号。其中,根据停顿的时间,点号可以分为五级:第一级是句号、问号、感叹号,第二级是冒号,第三级是分号,第四级是逗号,第五级是顿号。根据是否表示语句的语气、语调,点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句号、问号、感叹号,它们不仅表示停顿的时间比较长,而且还可以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一类是冒号、分号、逗号、顿号,它们只表示停顿的时间的长短,而一般不表示语气。

标点符号的使用看似容易,但要用对、用准却并不是那么简单。这就要求在学习的时候,要及时对不同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找出规律,以达到熟练使用的目的。

学习标点符号要注意以下几点:

1、意义和作用

不同的标点符号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如顿号主要用来分开句中并列的词语,用顿号隔开的并列词语常用作主语和定语,也可用作宾语和状语;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分号主要用于复句中并列分句间的停顿;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感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引号表示文章中引用的部分,也用来标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等等。

在正确掌握标点符号的意义和作用的基础上,要根据行文的要求,表达的需要,正确恰当地使用标点符号。不能一意孤行,随便乱用,更不能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一逗到底”,以至于句子界限不明了,结构层次不清晰,句子的意思艰涩难懂。这是使用标点符号的基本原则。

2、运用

使用标点符号时,首先要辨明语气,体会作者的原意。而不能“望文生义”,仅仅从字面上的意思来选择标点符号的使用。尤其要注意疑问代词(包括“什么”、“怎么”、“谁”、“哪儿”等)和语气词“吧”,它们在句子中出现并不一定都是疑问句,都使用问号。也就是说,问号的使用,不能仅仅以是否有疑问词作为唯一依据。例如下面三个句子:

A、为什么要写得那么长,又写得那么空洞洞的呢?

B、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

C、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在这三句中,A是一般的疑问句,疑问的语气很明显,所以要用问号。B中虽然有疑问词“怎样”,但全句是陈述的语气,所以不能用问号。C句表达了极为强烈的感情,所以用感叹号比较合适。

3、位置

一般情况下,标点符号用在词语、句子前后,这很容易掌握。但一旦它们放在一起使用,相互间的位置就要多加注意,一不小心就用错了。其中,括号和引号的使用尤其应该注意。括号有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之别,句内括号是用来注释某一词语的,而句外括号是用来注释整个句子的。如:

我明天去汽车站接小刘,(我的老朋友)他从部队复员回来了。

这句话中,括号的位置不对,它属于句内括号。“我的老朋友”是“小刘”的注释,因而括号要紧靠在“小刘”之后,中间不能用逗号隔开。

引号和点号的位置也须注意。在行文中,“××说”放在引文前时,要用冒号、引号;放在引文后时,“说”后要用句号;放在引文中间时,“说”后用逗号。但引文内部的点号一定要出现在引号内,不能留在引号外。如:

A、她说:“至于这件事情,以后再慢慢商量吧。”

B、“奉于这件事情,以后再慢慢商量吧。”她说。

C、“至于这件事情,”她说,“以后再慢慢商量吧。”

四、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构成一个人修养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文学常识的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学常识的范围

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谥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粤称谓名号等。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2、集中、分类、系统化地学习

文学常识的编排非常零散,分布在每一篇课文里。如果逐篇去记,会有一种凌乱之感,见木不见林。所以,学习文学常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进行一番归纳总结,把所有的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或关系贯穿起来。这样,不仅便于记忆,而且还可以对文学的发展演变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最便于学习的归纳总结就是列表法。即先把每一册基本课文的作者按国别、朝代加以整理,将它们的国别、朝代、姓名、笔名、字、号、主要作品列成一览表,再把基本课文的体裁、选自何书、作品中主要人物等也列成一览表,然后对所有的表的内容进行归类,如作家可以分为中国作家和外国作家两类,其中,中国作家又可以分为古代的、现代的、当代的几类,古代的又可按照历史朝代由远及近地进行排列。这样画出一张大表,既可以对整个文学常识能够有一目了然的了解,又能够看出一些作家或作品在某些方面的联系。此外,还可以将课文中的文学作品按照创作方法归类,如哪些作品使用了象征的手法,哪些作品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等等。或将课文中的人物归类,如散文、诗歌、回忆录、通讯中的人物是现实中的人物,而小说中的人物是根据现实生活虚构出来的人物,等等。

3、掌握文学史上的专有名词

文学史上的一些专有名词有助于了解作家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流派,是文学常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

初唐四杰。唐初文学家王勃、杨迥、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他们在初唐文坛上较有成就,扭转了当时过于靡丽的文学风气。

古文运动。唐宋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反对骈文,提倡古文。韩愈和柳宗元是其倡导者。

唐宋八大家。唐代文学家韩愈、柳宗元,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人的合称。他们在散文创作上皆有较高的文学成就。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的合称。他们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

复社。明末文学社团,主要领导人为张薄、张采,本为切磋学问,砥砺品行而设,但又带有浓烈的政治色彩。

桐城派。清代散文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方苞、姚鼐等人,因为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桐城派提倡简明达意、条理清晰的文风,力求清真雅正。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是指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四部小说的合称。它们出现在清末,抨击时弊、故称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4、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除了书本知识以外,还要多接触文学作品,使自己的课堂所学知识更加巩固,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可感。如学完“伐檀、“硕鼠”,再找来《诗经》翻翻,阅读一些其他类型的篇目,这样,对风、雅、颂,对赋、比、兴的认识会准确、深入得多,比没有观感的死记硬背要强许多。

五、文言文

虽然文言文不是现实中的语言,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已不再使用,但它是现代文的源泉,还在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所以,要学好现代文,必须有坚实的文言基础。

1、掌握基本知识结构

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其中,实词又可以分为五类: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现代汉语以双音词居多。如“妻子”一词在现代文中是一个双音词,意指老婆,而在文言文中则是两个单音词,是指老婆和孩子。古今异义。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改变和名称说法改变等。一词多义。如“引”字,本义为开弓,引申义有五种之多:延长、伸长;拖、拉;引导、带领;拿、引用;后退、退却。通假。包括通用、假借和古今字。其基本规律是“同音代替”。词类活用。包括:名词活用作状语;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能动用法、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句也可分为五大类: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其中倒装句又可分为主谓倒装句、动宾倒装句、宾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

2、断句

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理解关键的词语,判断清楚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其次,要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人名、地名、官职名等的表达方法,委婉、避讳的行文习惯等。第三,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一些规律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