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核心素养有哪些(3)

(2021-05-24 12:44:07)
标签:

教育

教学

教师

分类: 教师成长

教师要有师心师德师能

石彦伦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

教师要有师心。做教师要有事业追求,有人生境界,如果说教师没有强烈的事业追求,不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想成为一个优秀教师,不想成为明日的教育家,恐怕也不会成为一个好教师。教师应该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境界,这是教师素养的第一个考量。

教师核心素养有哪些(3)

教师要有师德。教师职业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人们常常将教师与医生相提并论,如果教师误人子弟,甚至比庸医带来的后果还要严重。因为医生耽误的是人的生命,教师耽误的是人的青春。所以,教师不能愧对学生,要学会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的前提是将学生真正摆在第一位,不负他们的青春,不负他们的一生。教师素养如果在这方面缺少一块,或者缺少一角,无论如何算不上合格教师,更谈不上是一个好教师。师德是教师职业的大德,是教师的法律底线。

教师要有师能。教师一上讲台就能将所有学生的心牢牢抓住。教师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眼高手低不行,不学习不进步不行,跟不上时代也不行。

不管何时何地,要记住自己是教师。中国教育的发展仍任重道远,教育改革关键要看教师。好教师要守好自己的底线,在师心、师德、师能上建立自己的目标和追求。

教师要有信息素养

裴娣娜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我们从农耕时代、工业化时代,跨入到今天的信息化时代。信息化促进了人类分布式知识网络、知识体系的建构,促进了人的学习方式和生存方式的变革,继而影响了教育体制及学校教学的改革,并在深层次上影响我国基础教育未来的发展。

进入信息化时代,未来教师面对的矛盾与困惑、责任与使命是什么?

在我看来,信息化时代的优秀教师,特别是要立志成长为教育家型的教师(包括校长),要具备以下5个标准:第一,在教育事业上有崇高的理想追求;第二,要有全面系统、深刻独到的教育思想;第三,具有战略决策力和执行力,通过有力度的持续性实践探索,将教育理念转化为学校育人模式、制度与管理的创新;第四,有较强的反思总结、理论提升能力,通过对自己的教育思想进行逻辑证明和实践证明,构成有个性特色的体系;第五,在一定时间内,将一所学校由一般发展为优秀、由名校走向卓越,让学校的阶段性发展特征明显,并在一定范围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实践成效显著。

要想具备这样的素养,教师必须拥有先进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的实践需求,高超稳妥的成果提炼和凝结水平,以及鲜明独特的外化表现等。

信息化时代给教育带来了深刻变化,同时对智慧型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要求教师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独特的思想和眼光、变革创新的勇气、热爱学习的兴趣、终身学习的能力;要求课程形态多样化,课程设计体现数字化、立体化和整合化,将线上线下相融合;要求教师积极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推行开放式教学,拓展学习空间,创设理想学习环境,实现知识传递向认知建构的转型;要求创建智慧型教育环境,多媒体教室、数字化校园、数字图书馆等教育环境将实现智慧化转型;要求倡导全球化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简约思维、跨界思維、流量思维、迭代思维、平台思维……也就是说,要求重构教育生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探索和发展空间。

从学校实践来看,智慧型教师的素养养成、成长之路在何方?在我看来,根据中小学学段的不同,各阶段关注的重点可能不一样。比如,小学阶段,学生主要是“玩中学”,教学更应体现游戏化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初中阶段,学生主要是“做中学”,教学应强调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和研究式学习;高中阶段,学生主要是“干中学”,在真实情境中,关注学生基于设计和问题的学习。总之,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是培养重点,教师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自己的实践性能力,不断定义和研究新问题。无论什么样的举措,均应关注学生的文化生存环境,关注学生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获得真实的、真正的发展。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诸多问题还有待寻求答案。诸如:在数字化学习设备上如何集成教学内容、学习共同体、学习工具、学习档案?如何对学习进行诊断?如何集成学习资源?什么是未来的学习模式?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信息选择、批判、重组、创新的能力?网络支持下的多元、共享、交互式教学文化特征是什么?教师能够有哪些作为?

时代呼唤一种理想的教育,理想的教育要靠智慧型教师构建。

(来源:中国教师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