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课堂应慎用“糖衣教学”

(2021-05-19 06:21:40)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时评

吴维煊

教育家杜威认为,“糖衣教学”是“以快乐行贿,引诱儿童注意和努力”,教师刻意营造出拉郎配式的真实情境,在情境铺垫的基础上,试图“以机巧的方法引起兴趣,用起调和作用的和不相关的材料把枯燥无味的东西掩盖起来”。

高中课堂应慎用“糖衣教学”

从人的认知发展规律来看,“糖衣教学”适用于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这个阶段的儿童对社会的认知主要基于感性层面,需要教师营造快乐的氛围。到了小学高年级,这种教学方式应该少用。到了中学阶段,以快乐“行贿”学生的“糖衣教学”应慎用或不用。

但是,在现实的教学情境中,部分中学教师还对“糖衣教学”情有独钟。笔者曾听过一堂高一数学公开课,在“等比数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扮演动画片中的喜洋洋、大灰狼,学生们带着卡通面具,教师用儿化的语言,让学生通过游戏增强对“数列”的感性认识,获胜学生可获得糖果奖励。

在快乐、游戏、表扬及奖品的激励下,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但是,这种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浅层次的。“糖衣教学”或许能迎合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但整体来看,有违高中生的认知水平。

高中阶段是学生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期,课堂教学重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意志品质、基本素质。高中阶段是学生社会认知逐渐趋向成熟的关键期,教师教学应以知识迁移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思考如何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高中阶段是为大学阶段做准备的关键期,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深度理解能力、深度学习能力,要触及知识的本质、深入知识的内核。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但要有边界意识,“糖衣教学”应慎用。

(作者吴维煊,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