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学历家长“指导”教学模糊了家校边界

(2021-04-27 07:27:37)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时评

丁慎毅

据新华社报道,这几年,高学历家长越来越多,他们多有顺利且成功的求学历程,大多积累了成熟、成体系的学习经验。部分家长将自己的经验和观念“套用”到孩子的校园教育中,点评和质疑教师授课内容,俨然成为学校教育的“编外教师”。这也让一部分教师陷入困惑。

高学历家长“指导”教学模糊了家校边界

教育不是知识传授的复制,而是因材施教的创新。我们不否认高学历家长在知识输出上的优势,但是,将这些优势简单复制到校园教育中,优势可能成为劣势。

80后家长相比,00后孩子的成长背景、家庭氛围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另外,在孩子眼里,家长和老师的身份是不一样的,即使家长说得对,孩子也不一定听得进去。而老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弥补“代沟”的缺陷。这是高学历家长难以做到的。

校园教育是综合教育,而非单纯的知识教育。老师按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分组讨论,部分家长对此提出质疑:“孩子自学挺好的,没必要和差生合作。”“几分钟就搞明白的题有什么好讨论,不是耽误时间吗?”“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希望老师不要推卸责任”……实际上,在这样的合作中,成绩好的学生可能在与差生的讨论中有新的感悟,差生也因此看到了优等生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

在这个过程中,有如何交朋结友的实践,有如何对待不同意见的思考,有如何面对失败与成功的反思……涉及的不仅仅是语数外等学科知识,还有价值观、审美观等方面的内容。老师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引导,这是融合了德智体美劳的综合教育

高学历家长“指导”教学,可能会欲速则不达,还可能因为“超速”而“翻车”。正如教育专家所言,家长变身“编外教师”,误导和扭曲了“家校共育”理念,非但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还会导致相互猜忌、彼此生怨,徒增家长、教师、学生的三方焦虑。

当然,这不是剥夺家长的建议权,而是要明确家长与教师的责任边界。这就需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建立健全教师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明确教师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在学校办学中的责任,以求得教育的多赢。

(作者丁慎毅,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