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决幼师编制是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

(2021-04-17 08:01:46)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时评

罗义安

近年来,学前教育阶段在园幼儿人数增长空前。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显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已达4818.3万人,教师的培养和补充非常急迫。如何解决幼师编制及待遇等问题,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热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民委原副部长级专职委员管培俊建议,出台编制标准补齐学前师资缺口;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政府教育督导办主任杨善竑建议,单列编制配齐配足公办园教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焱认为,要尽快解决“非编”幼师待遇偏低问题。

解决幼师编制是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由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引发的入园难、入园贵、入园远,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也影响了基础教育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学前教育资源不足,主要表现为教师资源匮乏。其主要原因在于,幼儿园教师大多都是“临时工”,教师岗位不是“铁饭碗”,而是“泥饭碗”。解决幼儿园教师编制,不只是“非编”教师的诉求,更是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要求。

解决教师编制,是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的要求。坚持普惠性、公益性,才能做到幼有所育、育有质量。学前教育资源尤其是普惠性资源严重不足,制约着学前教育的普惠性发展。幼儿园教师绝大多数是“非编”教师,工资福利由幼儿园承担,导致学前教育普惠水平不高。如果解决了教师的编制问题,幼儿园就减轻了经济压力,进而降低收费标准,增强普惠性,减少家长的经济负担。

解决教师编制,是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学前教育教师不仅数量不足,质量也不高。更为主要的是,幼儿园以“非编”教师为主,教师流动性大,不利于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优秀教师常常被“挖墙脚”,打消了幼儿园培养教师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师成长和幼儿园发展。教师实现由“无编”到“有编”的身份转换,会相对固定,有利于教师管理,也有助于教师培养。

解决教师编制,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要求。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由于“非编”教师待遇低,幼儿园往往一“师”难求。为此,许多幼儿园不得不放宽教师招聘条件,以解决“教师荒”。降低入职门槛,虽然招到了教师,但质量不高,影响了学前教育质量。只有不断增加幼儿园教师编制数量,增强岗位吸引力,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只有教师的质量提高了,学前教育的质量才能提高。

可见,解决学前教育教师编制,可以起到一箭多雕的作用。解决学前教师编制,不仅要制定明确的编制标准,还要设计准确的“时间表”和“线路图”,逐步让有编制的老师成为学前教育的主力军。

(作者罗义安,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