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五个“第一次”

标签:
班主任教育班级管理 |
分类: 班级管理 |
一转眼我踏上班主任工作岗位已有八年,回首望来,即使高三“临危受命”中途接年级最乱的班级我也管理得有声有色,最后实现了平稳过渡。现在班主任所面对的高中生都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生的孩子,是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后出生的,这是被宠爱的一代人,小时候几乎与拖把绝缘;洗碗布绝缘;这是特立独行的一代人,说着属于自己的语言,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只要自己喜欢,从不在乎别人的意见,唯我独尊,不过多考虑他人的感受。
我们学校汇聚的都是本地区同龄学生的佼佼者。作为这样学校的班主任怎样在第一时间走进学生的心房,得到“90后”学生的认可呢?我觉得应该抓住五个第一次。第一次就是开端,一种情感的开端,一种习惯的开端,一种思维的开端。
一、第一次见面,做一个靓丽的班主任
“美丽快乐地工作着”这是我追求的一种工作境界。我认为,只有对生命、对生活、对事业的热爱,才能具有“美丽快乐地工作着”的心境和态度,“美丽快乐地工作着”的境界蕴含着身心健康、工作智慧和创造性。所以,我追求,让自己每一天都带着朝气、带着微笑、带着灵气的眼神、带着信心、带着智慧走进课堂,面向学生。除了内在的精神风貌,班主任的装束、举止也很重要。每天在进校的第一时间班主任都被学生“阅读”着,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第一次与学生见面,让学生在第一眼中就解读班主任的外在清新美丽和内在“精神气”是必要的,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带着欣赏的眼光来接纳教师是可取的。所以,我会穿上当季最能体现我自身气质的靓丽衣服,带着我最自然的微笑进入教室,向学生传达一种信息:我很喜欢你,因为看到你,所以心里很高兴。
因为雨果曾说过:“微笑是两人间最短的距离。”
信心:我想学生对教师的审美观,就像世界现在对法国总统第一夫人的追逐一样,全世界都在注视着她,布吕尼展现出了完美的端庄气质和杰奎琳式的优雅。班主任作为这个班级的“第一夫人”举手投足都会影响着自己的学生,我的服饰和配饰优雅而端庄的话,这种“美丽快乐地工作着”的生活态度细雨无声地播撒到眼这些眼光高、想法多、心思细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受到我的感染逐步体会到乐观、积极、向上。
二、第一次布置任务,做让学生惊讶的教师
我总会在正式接手班级前作最精心的准备。我很注意给学生在第一瞬间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我会从学校的档案中调出他们的学藉卡(有照片和家庭情况等)和电脑中的其他数据,搜集各种角度的个体信息,并一一记录在案。如接受2009届高三学生时,报到的第一天我早早来到班主任办公室,一群“好事”的男生闻风而动。活泼好动的蒋某就在其中,机会来了!我微笑着呼其名“蒋某,你是(3)班的吧!你负责组织十个人擦窗户!”他一愣!“你怎么认识我?”“我为什么不能认识你,我还知道你人很活泼!”他吃惊的表情表明我说到了他的心事。这时有些学生围了过来私下小声讨论“新来的?”“什么人?”“老师,你是我们新班主任吧!”我笑逐颜开“嗯!王弘,你很聪明!你负责叫上四个同学扫地拖地!你是宁娜!在外国语当过班长吧!我就安排了窗户和地面的事情,其他我没有考虑周到的事你总负责,带领大家打扫我们的家园,大家进教室吧!”我边说边将他(们)的各种反应尽收眼底。走在学生后面,我听到他们在议论:“这个班主任厉害,才开学连我的名字知道呢!”“不是,我觉得挺激动,她已经认识我了呀!YE!”还有蒋某瞪着大眼,纳闷的感觉溢于言表……
得意: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让学生对我的钦佩之情由然而生,而教师对班级的信息掌控则有助于第一时间将班级稳定下来。
三、第一节晨训,做一位有思想力度的教师
现在的学生一般都缺乏耐心和毅力,制定的学习计划又快又好,但具体操作时总是三分钟热度。正如我平素的概括:“听听感动,想想激动,事后又不动。”现在的班主任也都习惯讲大道理和训斥,学生们听多了也就十分厌烦和反感,当然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应对这种情况我会另辟蹊径:把第一次晨训当作一种教育资源,精心设计,有效操作,换一种方式让学生来顿悟。我要做一个有思想力度的教师。
例如2008年暑假我迷上了苏格拉底,在阅读了大量的作品后,在开学的第一次晨训中设计了这样的情节。
师:让我们将历史镜头推向公元前四世纪的古希腊——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问:”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
“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生:哦!
师:一次苏格拉底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个非常简单的动作,每一个人都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起,每天做三百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第二天苏格拉底问学生:“谁昨天胳膊甩了300下?做到的人请举手!”所有学生的手都举了起来,一个不落。苏格拉底点了点头。一周后,苏格拉底又一次问学生,这次有一大半学生举手。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哪些同学一直坚持下来了?”不到一半的学生骄傲地举起手来。一年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谁还在坚持?”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柏拉图。后来,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哲学,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还培养出了堪称“西方孔子”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不需要我再分析,我的学生们已经明了。我让他们沉默二分钟来仔细体味其中的哲理。学生也因此对我这位新班主任充满了好奇,这是一位有一定思想力度的老师。
内省:教师不断能从脑海里蹦出与话题相关的名人故事来,这需要我们永远有积极向上的求知欲,多读书看报,既能使自己获得阅读和品味生活的愉悦,又可以作为教育学生的材料。我要树立一个睿智、终身学习、博学多闻的教育形象,这会成为学生钦佩、折服班主任的另一个理由,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四、第一节专业历史课,做一位出色的教师
在我的第一节历史课绝不因为我是班主任让学生头皮发紧;绝不立刻按书本讲述知识点,勾画连篇;绝不讲述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有何不同,要如何重视来让学生望而生畏……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每次手段不尽相同,但根本目的是一致的:让学生真心喜欢上我的历史课。
2009级学生进校,我的第一节课是这样呈现出去。
师:今年6月我去河南旅游,从河南博物馆带回了老祖宗给我历史课堂写的有蕴味的一个字。我在我的第一节课就奉献给大家。
生:甲骨文(学生一片欢呼)有人喊“史”!
师:是“史”,何为历史?
英国诗人雪莱曾这样写道:“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
当年胡适说:“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你爱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
生(七嘴八舌,各抒已见。)
师:历史学其实有二义:鈶犕耆懒谌嗣堑囊馐吨獾娜死喙缁岬目凸鄞嬖诩捌浞构蹋憽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
师:我们再来看看一些图片,从这些图你能看到什么?
生:“各朝代的瓷器”“我国古代瓷器”“青花瓷”“历史上的瓷器”……
师:这些分别是商代青褐釉原始瓷尊、唐代秘色瓷——青瓷极品、宋代定窑孩儿枕、元代青花瓷、明代崇祯青花瓷、清代乾隆青花紅彩云龙纹紋贲巴壶、粉彩瓷器、珐琅彩。我们从中看到了历史、文化、审美观、创作工艺……
升华:受到学生尊敬的老师往往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在本专业中的过硬的教学基本功、高度的敬业精神……也就是说作为四星级高中的教师没点真功夫,还真拿不下教育这“瓷器活儿”呢!“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要想站稳脚跟,想出色,必须与时俱进,爱好广泛,了解时事。作为历史教师必须利用各种方法立足课堂,化枯燥为生动,化干瘪为丰满,化呆板为有趣,放飞欢笑的翅膀,激活好奇的心态,吸引学生渴望求知的眼球,展开联想的翅膀,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五、第一次班级布置,做一个高雅的老师
班级布置是班级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一种精神,一种氛围,一种底蕴,一种教书育人环境,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其教育效果远远超过一般的说教。我会在接班的第一个星期作第一次班级文化建设。
我会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书法、绘画、手工、名人名言等作品来布置班级,我也会把“自己的生活情趣”搬进教室——八盆花:二盆昙花,二盆绿萝,四盆吊兰。我会介绍:“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些花是2003年我的第一届高三学生在毕业时送给我的,学生说他们带走了我的期望,留下了暖意浓情。从那以后,这些花代表我对每届学生真挚的期望和祝福。
我会让不同的学生定期给花浇水,每月定期施肥,剪枝让它们不断向上、向上、再向上的精神来感染我的学生。要让这一隅的“绿肥红瘦”来净化学生的心灵,构筑一个鲜活动人的班级文化。
我也会在恰当的情境下朗诵“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冰心。”“我的心,这只野鸟,在你的双眼中找到了天空。它们是清晓的摇篮,它们是星辰的王国。我的诗歌在它们的深处消失。只让我在这天空中高飞,翱翔在静寂的无限空间里。只让我冲破它的云层,在它的阳光中展翅吧。——泰戈尔”
升华:我要用心把爱撒向学生,撒向课堂,撒向教室内外每一处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嗅得出的地方。这样让学生获得一种美的感受,体验一种美的情怀,接近和进入一种美的的境界,培养一种美的精神和追求,也是教育者孜孜以求的人文主义教育的体现。
我想我的这些举动正好印证了泰戈尔的一句话“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美丽的鹅卵石。”让泰戈尔的这句名言来照亮班主任工作前进的方向。
(来源:思想者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