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环境(下)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二、创新有效载体,涵养专业品质
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精髓,是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总和。在校本教研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我们的终极追求。我们利用学校有效的教育资源、人才资源,以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为主体,创新练兵载体,扎实教师基本功,通过“三格工程”“一课三摩”研修策略、“全景式”培训链等载体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专业技能,在实践中打磨教育智慧。
(一)实施“三格”培养策略,打好专业成长底色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我们实施“三格”培养工程:新任教师的“入格”工程,青年教师的“升格”工程,名优骨干教师的“风格”工程,这里的“格”,就是衡量合格教师的标准,以这种标准作为依据,我们坚持“分类培养,分层培训,分段推进,分批考察”的原则,构建了“分层整合、个性强化、互动发展”的培养模式,使教师加快成长步伐。
1、新任教师“订单给予式”———入格培养
教师处于“入格期”,需要的是教学技能的提高。科研室和教导处梳理新任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秋实中学合格教师的标准,采取以课磨人“订单型给予式”的培养方式。首席教师对教师备课、教案的设计、习题的配备、课堂的调控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地跟踪指导。科研室负责,定期检查,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效果以及首席教师的帮带工作同时评价,连带考核,促进了新教师与骨干教师的共同发展。通过教育技能专项训练:专业知识考试—上岗课—月汇报课—教学技能大赛—双师同堂,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答辩等系列化的考核培训活动,常规与大赛结合,以“训”促“研”,以“练”带“修”,提高了新教师的专业技能。首席教师和新教师必须完成订单(合格教师),二者的考核采取捆绑制,与绩效工资、教师评优、评职称挂钩。在每学期“首席帮带”工作表彰会上,为优秀首席教师颁发证书与奖金。校长亲自颁奖并做校长寄语。刚性的制度,柔性的管理,首席教师和新教师讲起他们的帮带故事,时常感动得流下幸福的泪水。在帮带的过程中,这项制度获得了初始所没有预测到的效果,除了预先设想的新教师专业成长进步,首席教师也在帮带年轻人的过程中,激发了教育活力、生命活力,克服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职业倦怠感,有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紧迫感。
年轻教师很快适应岗位需要,胜任高标准、快节奏的教学工作,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学生的喜爱。在各级各类教学大赛中崭露头角、创造佳绩,令人振奋。
首席帮带互动发展,点燃了老教师的教育激情,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有效课堂教学质量。
2、青年教师“超市自选式”———升格培养
青年教师主要以历练“教学基本功”,锤炼“教学策略”,提炼“教学思想”为重点。采取“超市自选式”的培养方式。青年教师根据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自主选择教学策略,称为“超市自选式”培养模式。我们为青年教师提供了自选菜单:“扎实基本功出特色、解析教材新思路、教学设计方略、经典案例课分析、课堂动态生成、师生互动技巧”等,青年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寻找发展点,找准对接点,确定学习目标。以跟踪听评课—教学课例分析—同课异构式会课—升格课教学比赛—骨干教师现场评课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向骨干教师的行列迈进,实现“升格”。教导处确定近三年需要升格的青年教师名单,进行专门培养。在考核方面主要采取“以课磨人”的方法,每学期都开展“青年教师升格课大赛”,赛后的观课、议课是培训的重点,采取“上课教师课后反思再设计———组内评价质疑答辩———形成优化的教学策略”的方式。评委会评出奖项,发现教师的教学亮点,将其引领发展为个性风格,并打磨为经典课例。青年教师在大赛中历练成长。
3、名优骨干教师“精品开放式”———风格培养
名优教师是营造优质教育教学空间,创办特色品牌学校的脊梁,发挥名优骨干教师的作用,不仅改变了名优教师“一桶水止渴”的职业现象,而且还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职业幸福的终极目标,许多名优教师成为具有大家风范的名师,这样的名师群体将成为学校发展的领跑者。
(二)实施“一课三摩”研修策略,点化教师教育行为
我们创立的“一课三摩”教研策略是基于问题的解决,基于教师的需求,基于学校的发展,依托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策略,是以问题为牵动,以课标为导航,以教材为依据,以课例为载体的有效校本教研策略。
“一课三摩”的思想方法:所谓“问题牵动、课标导航、一课三摩”即以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为研究的切入点,在研究的过程中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典型课例为依托,研磨课例,在集体研磨凝练智慧的基础上,打磨出经典的课例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一个基本的教学模式。“一课三摩”体现了教学研究的基本思想:“问题课题化—课题方案化—方案实践化—实践反思化—反思提升化”。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行动研究策略,构建了“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教师即专家—效果即成果”的教研模式。“一课三摩”教学研究策略具有实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实践的机会,促进了教师专业社群的形成。 “一课三摩”的基本形式:“一课三摩”中的“一课”既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是一个问题、一个专题、一个课题;“三摩”即对典型课例或问题进行观摩、研磨、进而建模的研究过程。“一课三摩”研究过程共分三个阶段:观摩、研磨和建模。
观摩阶段:观摩阶段的思想方法是诊断教学,实现问题资源化,问题课题化。
实践过程是组内观摩常态教学,一般以备课组为单位,观摩本组教师“同课异构”的常态教学,表面上类似于常规的教师互相听课,实质却具有创新性,因为教师在观课时跳出简单的就课议课的思维,站在研究者的高度和视角,基于问题,形成研修主题。思考这些“同课异构”现场课的差异性,在比较和思辨中梳理出问题。面对教学中的问题,作为探索者和实践者的教师,会把这些问题作为研究的资源,进行梳理、策划、设计。
观摩阶段的实施策略是诊断教学,提出问题,确立研磨主题,人人参与,不局限于领导、教研组长。观摩时间不超过一周,具有及时性。
研磨阶段:研磨阶段的思想方法是思想交锋、智慧碰撞、灵动闪现。
实践过程:把教师思考的零散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归类选择出典型问题,采取问题课题化,问题资源化的方法,依托教学会商研磨问题,争锋碰撞,交流共融。在实践中践行“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互动发展”的理念。
研磨阶段的实施策略是提炼优化的教学策略,在理论上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追求“自主—生成—发展”的高效课堂教学。
研磨阶段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兼容性。研磨时间为2个集体备课日。
建模阶段:建模阶段的思想方法是提炼优化、创新发展。
实践过程是在研磨基础上形成优化的教与学的理论模式,在建模阶段,每位教师要上建模实践课,在实践中验证教学模式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组内互相观摩实践课,经过教师的实践反思,再次完善和修正教学模式,同时因人而异、因学生而异,创新属于自己的课堂策略。
依托“一课三摩”建立教学模式,但不拘泥于模式,更反对模式化。建模是过程,差异是资源,通过“同课异构”式的会课,最终形成个性化设计,打磨出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经典,提升教育智慧。
建模阶段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建模时间为一周左右。
“一课三摩”的实践智慧:三个阶段三个不同寓意的“摩”字蕴含不同层次的教研活动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实施一课三“摩”教研策略凝练出的实践智慧:摩出先进的课题思想,摩出经典的教学课例,摩出优化的教学策略,构建“自主—生成—发展”的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实施“全景式”培训策略,凝练实践智慧
校本培训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工程,依据“理念先行,机制保障,培训提升,实践反思,研究推动,和谐发展”的校本培训思路,构建了“以问题为中心”的“全景式”培训链,即“问题课题化—课题方案化—方案实践化—实践反思化—反思提升化”的培训链。从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四个方面,设计十一项培训内容。通过层级制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整体素质。到目前为止,校本培训系列活动已进行了61期,做到了制度化、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个性化,通过层级制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了教师整体素质。
三、教师专业发展铸就“一精三优”特色品牌
校本教研的有效实施引发了教师的“头脑风暴”,催生了实践智慧,使教师的理念行为化,提高了课改执行力,教师由个体成长走向团队成熟。校本教研的有效实施,提升了学校软实力,提升了教育品质,使学校的文化力、制度力、凝聚力、创新力、执行力显著提高,铸就了秋实中学知名度高、信誉度好“一精三优”的特色品牌。一“精”:精———教师专业品质精良。三“优”:优化的教师队伍,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的育人效益。
一“精”:教师专业品质精良。通过校本教研,教师的专业品质在教育实践中显著提升,树立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建构了完善的知识结构、理念体系。练就了“一专多能”“一策多法”的精湛的基本功。近三年,我校教师先后获得全国十佳教师、全国十佳英语教师、全国百名名师,全国百佳语文教师等荣誉,有20多名教师在全国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80人次获全国、省、市、区级教学赛课奖励,68篇论文获国家级论文一等奖。在香坊区“卓越杯”教师专业素质大赛中,我校教师获得专业理论全区第一名,包揽了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等全部学科教学赛课特等奖。
一“优”:优化的教师队伍。校本教研的有效实施,满足教师自身发展需求,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活力、增强动力,学校形成了骨干力量聚集,学科人才领先,教学风格各异的教师阵容。有12人分别获得省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省模范教师、省优秀教师、省巾帼建功标兵、市“二十名师”、市师德十佳教师、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有58名教师成长为省、市、区级骨干教师,有30名教师被聘为中考命题员。
二“优”: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校本教研的实施,让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更深刻,教师切实转变了教育观念,冲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藩篱,构建了“自主—生成—发展”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教学多元化。教师底蕴越来越丰厚,教学方法越来越灵活,教学能力越来越高超,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实现了优质课堂的生成、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不断攀升。自2001年以来,我校中考各项升学率均荣居全市榜首。秋实中学学生已有630人次在国家、省级各学科竞赛中获奖。九年级学生乔治和赵庆铂连续两届在“哈啤杯”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初中组冠军。乔治同学代表哈尔滨市参加了全国中学生英语口语比赛,获得一等奖,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他用英语为纽约州联邦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献策,呼吁联邦政府重视环境问题并得到积极回应,也曾和著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先生通信,该学生获得了全国第六届宋庆龄基金奖(哈尔滨市仅此一人)。我校王宇坤等两位学生又参加CCTV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喜获大奖。秋实中学教学质量高,口碑效益好,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美誉度,每年都吸引数以万计的学生,家长排长队报名秋实中学。由于秋实中学办学理念新,教学质量高,学生综合素质强,经省教育厅批准,我校具有推荐赴新加坡留学资格。现有30余名学生在新加坡留学并享受全额奖学金。
三“优”:优化的育人效益。我们秉承“关注心灵环保,呼唤绿色批评”的理念,实施“五化”育人策略(人文化德育———让学生在心灵呵护中快乐成长;生活化德育———让学生在道德体验中关爱他人;课程化德育———让学生在规划设计中创造人生;个性化德育———让学生在心理拓展中张扬自我;网络化德育———让学生在家校连通中和谐发展),优化了育人效益。
我们精心设计载体,用好载体,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平台,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奇葩绽放,尽显风采。学校男篮曾连续多年跻身哈尔滨市中学生男篮比赛前三名,摘取区五连冠桂冠;乒乓球女单连续三年蝉联市冠军;冰雕雪塑,连年夺冠,2007—2009年,连续三年获哈市中学生雪雕比赛一等奖第一名。张龙伊、张曼两位学生,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世界模拟联合国大会,获得了“最佳立场文件奖”。在全国“红色之旅”读书活动中,学生崔雪瑶获省一等奖。在哈尔滨市未成年人“两法一例”课本剧大赛中,我校的“模拟法庭”获全市一等奖。
苏霍林姆斯基说:“如果想让教师更加专业,那你就应当引导她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校本教研工作中,我们一路思考、一路实践、一路收获,引发了教师的“头脑风暴”,催生了实践智慧,不仅提升了教师素养,发展了教师专业,提高了课改执行力;也进一步打造了学校软实力,铸就了硬品牌,发展了学校内涵,提升了教育品质,促进学校独特的整体风貌的形成和育人效益的提高。
(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