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像毛竹那样成长

(2021-03-19 21:02:31)
标签:

教育

教学

教师

分类: 教师成长

在我国南方地区有一种毛竹,它质地普通,毫不起眼。但它的成长经历却能够给我们诸多启示:原来这种毛竹在最初的五年里几乎不怎么长,但是从第六个年头开始,却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疯长,六个星期就能找到30米左右。后来人们发现,在其他竹子努力向上的前五年,毛竹并没有懈怠。相反,它竭尽全力往下扎根,最长的根系能够达到数百米。这种看似“不动声色”的付出,恰恰为今后的成长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有了这些深深扎进土里的根系又何愁没有足够的养料呢?也正因为有这种耐得住性子的积累,毛竹创造生长的“神话”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

像毛竹那样成长

同样的还有巴西的坚果树,这种坚果树高度可达四五十米。和毛竹一样,在进入快速生长期之前,它也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只有那些拥有耐心和毅力品质的“种子”才具备“拨云见日”的可能。

纵观我们老师的成长,同样适用于这个道理。成功,是每个人都企盼获得的,可是成功却不会轻易获得。它需要时间,需要机遇,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更需要企盼者坚持不懈的努力。以我们熟悉的于永正老师为例,这个享誉大江南北的语文名家,却是个“大器晚成”的典型。用他自己的话说,当年的退稿信堆了一摞又一摞,直到39岁才发表了第一篇论文。也正是从此刻起,他一步一步走向了属于他自己的“小语时代”。就于老师个人而言,或许39岁是他奔向成功的起点,但是如果没有这之前的积累与坚持,恐怕成功会来得更晚,亦或是擦肩而过。毕竟,质变的产生是以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为前提的。

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浮躁的气息。作为青年教师,我们也想尽早地证明自己、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可俗话也说了,欲速则不达。我们只有清醒地认识到,现实到理想从来都有着一段距离,而拉近二者距离的正是我们自己——平心静气地研读教育理论,认真深入地思考教育现状,真心实意地反观自己的课堂、自我的实践……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生命的本质在于积淀,成长的过程就是积淀的过程。正如火车前进之前需要倒退,向上跳跃之前需要下蹲。我们应该像毛竹那样,不急不躁,不气馁、不放弃,在等待中坚持,在坚持中创造。只有不断夯实基础、积蓄能量,才能在机会到来时,奋力拔节,感受到最温暖的阳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