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守时的人

标签:
班主任教育班级管理 |
分类: 班级管理 |
尽管学校已经把早上早读的时间由原来的7点45分调整为8点,可不知为什么,家住壹加壹附近的晓岚还是一如既往的经常迟到,每次都说是因为一年级弟弟不肯起床影响了她。与家长联系了好多次,主要还是因为晓岚做事拖拉,迟到现象依然存在。我也曾经苦口婆心地教育她,可效果总是不明显。
为此,在一次班会课上,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德国哲学家康德是一个十分守时的人。一次,他想要去一个名叫珀芬的小镇拜访他的一位老朋友威廉先生。于是,他写了信给威廉,说自己将会在3月5日上午11点钟之前到达那里。半路却因为桥坏了过不了河了,他跑到附近的一座破旧的农舍旁边,对主人说:“请问您这间房子肯不肯出售?”农妇听了他的话,很吃惊地说:“我的房子又破又旧,而且地段也不好,你买这座房子干什么?”“你不用管我有什么用,你只要告诉我你愿不愿意卖?”“当然愿意,200法郎就可以。”
康德先生毫不犹豫地付了钱,对农妇说:“如果您能够从房子上拆一些木头,在20分钟内修好这座桥,我就把房子还给你。”农妇再次感到吃惊,但还是把自己的儿子叫来,及时修好了那座桥。
马车终于平安地过了桥。10点50分的时候,康德准时来到了老朋友威廉的房门前。康德和老朋友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但是他对于为了准时过桥而买下房子、拆下木头修桥的过程却丝毫没有提及。后来,威廉先生还是从那位农妇那里知道了这件事,他专门写信给康德说:老朋友之间的约会大可不必如此煞费苦心,即使晚一些也是可以原谅的,更何况是遇到了意外呢。但是康德却坚持认为守时是必须的,不管是对老朋友还是陌生人。
讲完故事后,我让孩子们展开讨论:你认为康德这样想尽办法坚持守时是否小题大作?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朋友也好陌生人之间也好,只要是特殊情况,迟到了还是可以原谅的;有的则说,正是因为康德严格要求自己,所以他才能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有的则对比自己,反省不足…
看着大家这样热烈,我紧接着有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个守时的人。她家离学校很远,开车要差不多半个小时。她是学校篮球队的成员每天7点就要回校训练。为了不迟到,她天还不亮就起床,把自己的事料理完,就让爸爸开摩托车送她上学。尽管她家离校是我们班最远的,而她上学却是我们班最早的。在她参加训练期间,她从未迟到过。她是谁?同学们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她,并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偷偷瞟了爱迟到的小明一眼,她把头埋得很低,我知道,我的教育效果达到了。
在班会课上,我既借助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为孩子们树立榜样,又通过身边优秀学生的行为表现鼓励他们,让他们懂得珍惜时间、守时的人是值得人们尊重的,相反,没有时间观念的人,不仅让人觉得不可信,还会让自己因此错失很多机会。
让我感到特别高兴的是,自从那次班会课后,小明再也没有迟到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