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引路人

标签:
班主任教育班级管理 |
分类: 班级管理 |
王惠霞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一个人的好习惯就像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款,它的利息将使人终生受益;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怎么还也还不清,将使人终生受害,甚至逼人走向歧途!”特别是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美国教育专家斯特娜夫人曾有过这样的论述:“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习惯决定成败。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是孩子的引路人,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作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 建立制度,依章监督,促使良好习惯养成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班集体需要建立一种适合自己班级的公约来约束。在班会课上,我组织全班同学学习中心校印发的《“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手册》中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培养细则,并根据这些细则和全班同学一起制定出良好习惯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并建立了由严进宇等五位同学组成的监督小组,对全班同学进行不间断地全天候的督导和及时的评比,对表现较好的学生或小组进行肯定和表扬;对于存在不良习惯的个别学生和小组,则进行批评教育,要求限期改正。同时,让学生将小册子上的习惯儿歌背熟吟诵,时时鞭策着他们。久而久之,良好习惯养成的具体要求在长期的操练、改进中,在学生身上逐步体现出来,最终习惯成自然。
二、小事入手,常规训练,促使良好习惯养成
加里宁说:“天地间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心理上各种微末变化更敏感的人,再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一切最细微的事物了。”班主任要帮助学生走好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就必须重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小事。如:当我发现上课铃响后,学生不能及时安静下来,这时我便要求学生每节课前都要背诵课前、课堂习惯养成儿歌;在课堂学习时,若发现学生读书漫不经心,心猿意马,不求甚解。自学课文时不能很好的使用工具书,没有养成边读边想和在书上批注的习惯。于是,我就要求学生做到一字一逗,一词一句地阅读,而且字字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发于心,真正做到眼看、心到、口诵、手写;班内有一部分学生读写姿势不正确,我要学生做到三个一:“一寸”、“一尺”和“一拳”,在学生写作业时进行巡视指正;看到教室的地面有垃圾,要么动手捡起来,要么随时让值日生去清理;做操,要求学生的动作整齐划一,显示出学生强烈的整体意识和蓬勃的朝气;放学离校时让学生背路队儿歌,时时提醒他们,走路靠右行,放学路上不打闹;教育学生衣着整洁,遵守学校作息时间,见到老师要问好,课间时不追逐打闹。……
这样的指导,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经过长期坚持和努力,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问题学生,因人施教,促使良好习惯养成
作为一个班主任,面对班内的各种类型的问题生,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引导。此时必须端正思想,正确认识学生,研究学生, 教育时要多了解、多关心、多谈心、少发火、不体罚、不放弃。对学生的过失,应以宽宏之心对待他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处理。做到多一些微笑,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尊重,少一些约束,这样他们也就会多一些自尊,多一点自信,多一点信任。 同时也使我对学生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
我们班的李佳琪同学,其他方面都很好,就是上课总走神。我尽量多提醒,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或以眼神,或以手势,使其意识到上课应专心、认真。稍有好转,便用鼓励性的言语进行表扬,使其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改进。
又如我们班的荆朝辉同学是一个典型的活泼好动型的学生,每节课上都很“不安分”:不是朝后与同学说话,就是给前面同学传纸条,或敲敲前面同学的背,或伸手拿旁边同学的学习用品,我用眼神暗示他或走到他身旁提醒他,下课再找其谈话,效果不是太佳,他低垂着头说: “我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我管不住自己。”这时我一改平时严肃的面孔,微笑了一下,宽容地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改好的!”此时,他猛然抬起头,眼睛里闪烁出感动的亮光,激动地说:“老师请您相信我,我一定改过!”就这一句温馨的话,远远胜过无数句的指责。
伍琦同学是属于调皮捣蛋型的学生,不是骂人,就是打人,在全校都是出了名的“淘气包”。每天总有学生报告:“老师,伍琦打我”;“老师,伍琦骂我”;“老师,伍琦用水洒我一身”……说实话,对他我真的是束手无策。因为他是软硬不吃,什么方法在他身上都不见效。
记得一天下午的七点半左右,当时正下着大雨,忙碌了一天的我拖着疲惫的身子正行走在回家的路上,当行至金城大道时,电话铃声响了:“你是王老师吗?我是伍琦的妈,我伍琦下午被五一班的同学打了,你们当老师的为什么不管?”当时我就纳闷了:放学时,我看见伍琦了,他也没说什么。心想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于是,我便对伍琦母亲说:“对不起,今天下午我实在太忙,如果咱孩子没多大问题的话,有劳你先给孩子看看。明天一早,我就和一班的杨老师携手处理这件事。”谁知第二天一大早,还没等我把学生安排好,从来不过问孩子的伍琦的妈妈就和办公室的老师们大吵起来,又拍桌子又摔凳子。当我把俩孩子叫到办公室询问后才知道,事情的起因是吴琦,并且俩人的脸上都有伤。但这时吴琦的妈妈还是不依不饶,只字不提自己孩子的过错,别人孩子的伤,只要求对方保证让自己的孩子以后脸上不留疤痕。这不是不讲理吗?最后还是在对方家长的妥协下(答应给伍琦治疗)结束了这场谈判,但吴琦的母亲却是在人们的斥责声中离去的。
通过这件事,使我找到了吴琦行为偏差的原因:家教出了问题。于是,我便引导吴琦要换位思考问题。同时告诉他他母亲的做法是错误的,切不可被她误导。吴琦的可塑性很强,当他明理之后,言行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让所有的人都刮目相看。他的母亲也从中受到了教育,主动打电话询问起孩子的在校表现。没想到一件小事竟改变了他的言行,上课竟然能“脱胎换骨”般安安静静端坐在那了。现在课堂上的纪律已经基本不用我操心,课间的行为举止也规范了很多。
四、多种方式,适时引导,促使良好习惯养成。
学生年龄小,不能很好地辨别“是非曲直”,容易造成思想和行为的迷误和偏移。而学校教育就好比指引学生思想的“指南针”,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入正确的轨道。我们在训练中力避单一的说教,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对学生思想进行引导。
我通过晨会、班会、黑板报和课堂等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及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行为目标。譬如,当看到学生闹矛盾,不团结,便在思想品德课上结合课文内容教育他们的团队精神;当看到学生生活奢侈,只知索取,不知回报时,便在学了《凡卡》一文后,让学生与凡卡比童年。
就说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吧,我们也不难发现,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往往是平时自觉学习、善于思考的同学,这些同学学习成绩优异,并不是靠的“头悬梁,追刺股”,而是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帮了大忙;成绩差的,一是书写潦草,龙飞凤舞;二是有明显的错别字,特别是在作文中比例更高,由于无法做到用词准确,往往词连不成句,句连不成文。也有一些同学,由于学习习惯不好,使得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许多东西,好象是懂了、会了,但由于掌握不准确、不牢固,似是而非,应用起来往往就意不从心、词不达意,甚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我便组织全班同学在班会课上搞了一项活动:先让大家把中考试卷放到各自的桌子上,然后叫大家站成一队,观看试卷,最后让大家说说从中看出了什么?悟到了什么?
这项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学习的好坏是平时的学习习惯决定的。
除此之外,我还让学生在办诗配画、诗文小报、母亲节贺卡时,指导学生认真构思,精心设计。在我的引导下,同学的热情很高,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每位学生都创办出了图文并茂的作品。尤其在办诗文小报时,我也参与其中,并将作品与大家一同展出。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一方面在思想上使学生学会了感恩和热爱古诗文的情感,另一方面在学习上培养了学生善于读书、善于思维和善于创新的习惯。
五、反复强化,坚持不懈 ,促使良好习惯养成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自控能力较差,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样,教师平时的督促就显得尤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监管。因此,每次读书,我忘不了让学生拿好笔,桌边放上工具书;做作业时,我忘不了对学生说声“注意三个一”;平时,在集会中,发现做得不够好的学生,及时指出,帮助纠正;让习惯差的学生经常给我汇报自己的表现。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为内在的自觉性。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工作必须一竿子插到底,切不可“前紧后松”、“一曝十寒”,要有耐性,要不怕反复。良好习惯养成训练要抓反复,反复抓。
六、家校联手,双管齐下,促使良好习惯养成
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学校的有效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是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在我们的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以下现象:有的学生在学校的表现都不错,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但是一到了节假日,老师布置的作业就不能完成,或者是胡乱地做一点。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时常能听到家长这样的话语:“老师!我管不了他。孩子只听你们的话,只能全靠你们了。”;“老师!我每次问他,他总是说已经完成了,我也没办法。”面对这种情况我时常感到非常得无奈。学校也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中考后组织了家教讲座,让家长认识到小学生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引导家长如何教育子女和宣传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平时我除了开家长会,经常到学生家进行家访。还利用便捷的通信和家长深入交流、沟通。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如:建鹏杰同学,经常不写作业。当我和他母亲交谈时,他母亲说:“近期由于我生孩子,他爸不在家,他每晚都到医院给我陪床。是因我的原因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不怪孩子,现在我已满月,我一定督促他写作业。”他的母亲和我交谈后,只好了几天,他的旧病便复发了。这次我和他母亲谈话时,他的母亲竟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她说:“王老师,不怕你笑话,我和他爸感情不和,我一说孩子,他爸就打我,并纵容孩子看电视。老师,我求你了,请你多说说我的孩子。”原来,他成了家庭矛盾的牺牲品。弄清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便和鹏杰进行了一次长谈,叫他如何分辨是非曲直,如何做父母情感的纽带和桥梁。这次长谈竟获取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他的作业能按时完成了,而且我的手机传来了鹏杰母亲感激的话语。
刘盼同学,迷上网络,每晚沉沦于网吧,不思进取,不写作业。我在说教之外,和他父母手机联络,两面夹击,不给他留一点进网吧的机会,迫使他戒掉网瘾。现在,已经初见成效。
通过多方努力,我班的学生无论是在校,还是在家庭和社会上的表现都能始终如一,使其健康的成长。
总之,良好习惯培养工作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它贯穿教育的始终,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培养学生自主养成良好习惯成为教学的始终如一的目标,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做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引路人,将良好习惯培养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让我们在希望的田野上尽情地播种习惯的种子,收获养成的果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