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用“心”教育与班级管理
(2021-02-06 08:41:40)
标签:
班主任教育班级管理 |
分类: 班级管理 |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育人学科,班主任需要多花心思、多了解、多观察、多动脑,教师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阵热情的掌声,一次善意的举动……都是在播撒着教师的爱,都可能在学生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甚至会改变他(她)的一生。我深深感受到管理班级,引导学生得用“心”,即对学生有“爱心”、能“操心”、有“耐心”和“真诚之心”;对班干部有“放手之心”;对家长有“热情之心”;有了这些“心”,我们就能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感化他们,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矫正其不良行为,促进其转化。
一、爱心、细心加上耐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与学生换位,反思我们的教育,真的有点可怕。学生犯了错事时我们经常采取一些责问、训斥等简单粗暴的做法。这样的做法学生根本不会有安全感,设想一下没有安全感的教育怎么会有效呢?难怪很多老师在教育学生之后,没有期待到想象的效果,也多半觉得委屈,觉得学生不领情,真是“好心没好报”。其实,这样大动肝火,不如宽容、谅解和体贴入微的感情上的感化。其实,每个学生都心存着一个梦想,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还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
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以关爱学生的态度去教育学生,这样的教育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教育才会有效,学生才会有自信,才会有追求,才会有上进的行动。老师给予学生一分关爱,燃起学生一分自信。
二、班级管理“放手之心”
我们工作中总担心学生无法建立班级秩序,我们建立的班规;总担心学生做不好卫生,我们做出的榜样;总担心学生违规,我们的苦口婆心;总担心学生春游出问题,我们放弃了学生寻找春天的渴望……这些“爱”,有的会伤害他们的心灵,有的会使他们心灵脆弱,有的会使他们逃避责任!太细心的“关爱”使他们无法面对现实。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就要接受社会的摔打。教育应该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鲜活的社会人。
三、对家长热情之心,以真诚换真心。
班级教育和管理活动也要有家长的密切配合,把热情送给家长,信任尊重家长,虚心听取家长意见,这是我作为一名班主任与家长交流沟通的原则。当学生有错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以商量谈心方式来交流孩子的得与失,对“留守学生”的家长,经常通电话、发短信保持密切联系。学生林韦炜家长在外打工,非常担心孩子性格内向,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会影响学习成绩。针对她的情况,我一方面经常鼓励林韦炜同学多参加班级活动,敞开心怀与同学们交往,增强学习自信心,课堂上多多关注她的表现;另一方面我定期向林韦炜家长汇报其在校的转变和进步,请他们安心在外工作,同时也要求他们家长经常与孩子打电话谈心询问沟通。这样一来,林韦炜同学的成绩进步了,性格也开朗了,而家长在外工作更放心了,事后林韦炜家长在与我电话中说到:“我很庆幸我的孩子有您这样一位负责的老师,我很放心把孩子交给你,我们全家都谢谢您!”听到这一席家长肺腑之言,此时,当班主任的劳累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成功感和自豪感。
四、向快乐出发,让学生在评价中享受快乐。
一个没有评价的班级是不能走很远的,所以我特别通过评价让学生享受到成长的快乐。自接手这个班级,我就充分发挥评价的改进和激励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生不存在差生,只存在差异,发掘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推动他们心中积极向上的内在力量尤为重要。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改变他们,只有学生自己能改变自己。我们要作的事是放大他们美好的一面,积极上进的一面。当他们受到污染时,为他们除去污汁。鼓励他们积极地面对人生,对自己负责,做自己命运的雕刻家。我本着“多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评价理念,采用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推出评选“八好学生”活动,即:有一身文明习惯、有一颗博爱之心、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有一副强健的体魄、有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有一项文体或科技劳动特长、有一份各科成绩进步的成绩单、有一种课外阅读的习惯八项指标,每学期期中、期末表彰,颁发“八好”奖状,争取每一位学生毕业时都拿到“八个一”合格证书,努力使每位学生有机会成为优秀者。
班主任工作也是一门学问,用心思考,用心感悟。让教育智慧升华,炼就一双慧眼,发现孩子“那一点点光。”除了认真工作外,还要努力钻研,锐意进取,这样才能出成绩。每学期我都精心制定班主任计划,常反思工作中的得与失,精心写好班主任工作总结,以积累工作经验,将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还经常向校内一些有丰富班主任工作经验教师学习,课余时间浏览教育网站,对其中班主任工作方面内容认真学习研究,以期收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