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作业管理规范化推动精细育人
(2021-02-04 07:29:42)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时评 |
张小军
近日,河南焦作市教育局发布《焦作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加强作业管理减轻学生负担十条要求》,要求教师做到有布置必批改、有批改必讲评,不得应付性批改作业,不得以学生自评或互评方式代替教师批改作业。对于不按时亲自批改作业的教师,一律取消职务晋级、评先评优资格。
“十要求”发布后,引发了社会热议。有人说这是焦作治理作业管理乱象的“猛药”,也有人说这是“空中政策”,难以执行。在笔者看来,焦作“十要求”虽然在某些方面还有待完善,但能很大程度推动作业管理乱象治理,算得上一项好政策。
出台文件规范作业管理,初衷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不按时亲自批改作业”,“亲自”如何界定;“指导学生互评互改”一直受课改推崇且效果不错,是否有必要禁止;为了避免违规,教师可能会取消必要的作业,对此该如何防范;“不按时亲自”批改作业,达到什么程度“取消职务晋级资格”……加强作业管理,除了进行必要的规范,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一、引导教师正确认识、理性看待作业。治理作业批改乱象,旨在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让教师切实履行教学职责,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不是搞“负向激励”。
二、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督查,强化落实。教育主管部门要沉入基层、深入实际,在查阅作业本、走访家长、查看学校检查记录及纳入绩效考核情况等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并将督查结果作为考评学校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以推动作业管理要求落地扎根。
三、学校要科学引导、严格考评。学校要因地制宜制定管理细则,提供可操作、利检查、能考评的管理标准。同时,要加强专业引领,探索构建作业校本化、班本化、个性化新模式,通过减少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写作业、教师改作业负担。另外,还要积极推进学生、教师评价改革,用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与评价观引导教师将教学压力转移到过程监控及综合评价上,从源头规避作业负担过重的风险与倾向。
四、加强家校联系,凝聚合力。学校要引导家长理解作业管理新要求,争取家长的认同,这样,家长才能配合完成学生家庭作业的督促工作。对于一些对学生作业有特殊需求的家长,学校要充分考虑家长的需求,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和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期待。
(作者张小军,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