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万别忽略对好孩子的教育

(2021-01-21 08:05:23)
标签:

班主任

教育

班级管理

分类: 班级管理

魏智渊

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喜欢好孩子,而我们眼中的好孩子往往以听话为最大特征,在许多教师眼里,教育就是培养听话的孩子,其实这是一种很可怕的心理。

我的班上也有类似的孩子,比如王曦(化名),非常地尊敬老师,作业一丝不苟,成绩优异。在家里也是非常听话的孩子,家长说学琴就学琴,说补课就补课,说学外语就学外语。但是从一开始,我对这样的孩子就有一种异样的担心。

不久,我看到了另一个孩子小玉的随笔:

魏老师一定想不出一年前的我是什么样吧。如上次主持节目一般的淑女。真的喔,不怕你笑啦,我以前可能比CCCC(王曦),我会一天不说话,面无表情,没什么朋友,倩仔那混账是我惟一可以谈心的朋友,但她却天天东跑西跑,害我经常一个人吃泡面度日。而且当时的女生对着我说好话,背地里说我坏话,我吃饭时会坐我对面盯着我吃,怪没胃口的。会乱拿我的零食,牛奶,用我的东西不还……那时我居然什么都忍了耶?!我仍对她们好,因为我身体一向不太好,所以我有一抽屉的药随时开放,但她们有一次甚至把我气得要到医院去抢救,还住进了重症监护室,那阵子真的要死了,妈妈还请了心理医生……不堪回首。

所以我讨厌以前的同学,但老师和阿姨一直对我挺好的,我身体也没大碍,只是天凉了会犯气管炎、关节炎,也会不停地因感冒进医院。我现在挺好的,觉得人真是欺软怕硬的东西,以前你温柔就把你当病猫,现在刁钻、蛮横、懂得保护自己,大家对你都挺好了。现在,以前的同学又都觉得我人不错,经常打电话、写信给我,我有一种洗清冤屈的感觉,同时又觉得人都好虚伪,失去了以后才记得一个人好,我从心底瞧不起这种友情。

妈妈曾对我说:“你一生能拥有一两个朋友就算幸福了。”以前不能理解,现在算体会到了,年龄越大,真心朋友越来越少,中间充满了你欺我诈、利用、做作,这些玷污了我的生活。

看到了小玉的随笔,很有感触。从王曦到小玉,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好女孩是怎样一步步地变“坏”的。这个变“坏”的原因可能有多种。首先是外界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对她的影响,老师眼中的乖乖女往往在同学中吃不开,结果她不得不顺应环境去适应优胜劣汰的潜规则。她变横了,同学反倒对她好了,敬畏她了,久而久之,她的人生观可能就会发生某种转变。

但是,即使我们给她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又如何?比如在这个班级里,大家都尊敬品德高尚的同学,都以助人为乐为自豪,那当然是好的,但会不会又等于是创造了一个童话王国?

所以我想,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道德教育。过于理想化的道德教育对学生是一种伤害,一味灌输的道德教育对学生也是一种伤害,当他离开了这种灌输环境,很可能会由相信一切走向怀疑一切,在学校里十几年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一切可能会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迅速崩溃。我在考虑几个问题:第一,我们在进行这类道德教育的时候,方式是否道德?第二,许多老师通过一些情感的方式来感染学生,这种方式未尝不可(甚至是必须的),但是否存在一些缺陷?学生一旦形成了情境依赖,离开了这个情境,一切便不复存在。比如学生在家里与在外面表现不一样,在班上与在班外表现不一样。

我们解决道德问题的思路通常是走情感路线,而不是促进学生对道德的认知水平的提高,所以一个老师,在面对这些孩子的时候,是不是可以经常创设一些道德两难的情境,设置道德冲突,激发道德思考,谨防道德提纯,形成道德能力?

有过这些考虑以后,我便经常找王曦讨论一些包含道德两难的问题,引导她辩证地看待社会现象以及人性弱点。渐渐地,她开始困惑了,但也因此思考了许多问题。终于有一天,我读到她这样的随笔:

……常常听见同学抱怨自己很不自由。我总是感到奇怪,他们要那么多自由干吗?相比之下,我的自由更是少得可怜,可我并没感觉到自己不自由。

可现在,我突然感到自己不太自由,处处都受到了控制。其实,我一直都是只笼中的小鸟,只是那天,才碰到了笼子的壁。读书是很自然的事,暑假读书是件好事,暑假读名著是家长都支持的事,可爷爷却不,爷爷不允许我在作业没完成的情况下看课外书,哪怕是名著也不行。可那才刚放假没几天,怎么可能把作业全部做完呢?况且我正处在需要大量阅读书籍的年龄。那次我没有听爷爷的话,仍旧我行我素地看着《嘉莉妹妹》。谁知第二天,爷爷便把我的那本书藏了起来。当时我特别不能理解爷爷的这种做法,但并没有同爷爷大吵大闹,只是突然发现我缺少自由,连读书的自由也没有,有时就像大人手里操纵的木偶娃娃。心里难过了许久。

今天,这种事情再一次地发生了。听魏老师说也许会在高二开金庸小说讲座,这样一来,光看过电视剧是不行的。我想在高二之前看两三部金庸的小说,这段时间便先看上了《天龙八部》。我自认为还是控制得很好的,即使里面的情节再吸引人,我都从未在不该看的时候把这书拿出来。每周只有星期三的阅读课,星期五的游泳课和星期六晚上下课回家后看一会儿,我并没有因此而耽误学习。而且我看的时候,会从中学习一些写作手法,对人物进行简单分析,并不单单是为了看情节而读书的。而且每周保持一定的阅读量是很重要的。

这周六,晚上下课回家,做了一会儿作业便觉得疲倦不堪,但又不太想睡觉,便随手拿起了《天龙八部》,大概看了半个小时吧,奶奶睡眼朦胧地打开了书房门,生气地说了我一番,并把我打发去睡觉了。星期天早晨,我朦朦胧胧地听见了大人的谈话,听着听着便清醒了。奶奶说我昨晚看小说看到12点钟,又伤身体,又影响学习,大概学习退步也就是这个原因。爷爷立即说要把《天龙八部》撕了。我听后很难过,再一次意识到我是一个没有自由的人,想着想着,泪水不经意间便滑过我的脸颊。一气之下,跳下床就和爷爷嚷了。爷爷眉目间分明透着怒气说道:“一天到晚就看些神神鬼鬼、打打杀杀的东西,还有什么小龙女!”我一听更气了,说:“爷爷,麻烦您在没看之前别乱下结论,小龙女是《神雕侠侣》里面的人物。”几句话后,我无奈地说道:“您能听听我的解释吗?”出乎意料的是,爷爷竟平静下来,心平气和地说:“我听着,你说吧。”来不及反应,我便一股脑儿地将所有的理由都说了出来。爷爷停了一下说:“既然这样,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偶尔看一下也行。”我知道这是爷爷作出的最大让步了,赶紧点了点头。虽然仍旧觉得自己的自由是掌握在别人手里的,但比以前似乎要多些了。大人的思想总是固执的,但是有时也能去争取。

可不知怎的,心里总像是蒙上了一层阴影,无论怎样,都散不开。

看了这篇随笔,我反倒很开心。教育不是培养听话的孩子,而是培养有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的公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